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简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社会变革(2)

2013-07-09 01:11
导读:在上,土改冲破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改变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况,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成了经济生活的主人,生

  在上,土改冲破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改变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况,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成了经济生活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生产。1951年全国粮食生产量较1949年增加28%,1952年较1949年增加40%左右,棉花等原料的产量均已超过了上的最高纪录。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许多地区,中农在农村中所占的比例,已由过去的20%左右发展到80%左右;贫雇农则由70%左右减少到10%~20%,而且在逐年减少中。农民生活获得改善,“由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多数农民的生活是有富余的。他们还了欠债,买了一些牲畜和新农具,农民自己说:土地改革后他们一年够吃,二年添置用具,三年有富余。这一估计是不算高的”。在上,土地改革打倒了农村的封建统治势力,农民翻身成了农村的主人。农民说:“以前是地主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过去见了地主,人要矮三分;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

  二、农业合作化

  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紧接着在农村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即农村土地改革时期,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这一时期,中共制定的农业合作化文件主要有:1951年9月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没有对外公布),1953年3月8日发出《中共中央对各大区缩减农业增产和互助合作发展的五年计划数字的指示》,3月26日发表《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12月16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第二阶段是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1955年合作社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的现象。中共中央在1955年初发现上述问题,发出一系列通知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1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社的通知》,3月上旬,毛泽东提出了“停、缩、发”三字方针,要求各地停止发展,集中力量进行巩固,在少数地区进行收缩。第三阶段是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毛泽东很快改变农业合作化稳步发展的方针,他在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对合作化的速度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要求到1958年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基本上普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实现半合作化。会后,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发展,仅3个月左右时间就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中共建立了新主义社会的新中国,当时不急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曾设想“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后,并不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发展时间,即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应是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利用来发展落后的工业,等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举行社会主义革命。一般都认为发展时问为10年或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实际的历史进程却是中共在土改结束后立即快速地完成了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发生的原因都是复杂的,农业合作化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客观原因,如:土改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导致农村贫富分化现象的出现,有悖于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苏联要求中国加快社会主义改造国际因素;粮食短缺,国家从1953年开始实行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

  主观原因,如:毛泽东等人着眼于农民的共同富裕、农业为工业提供商品粮和资金积累、农村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夸大了农村自发资本主义倾向和农民走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开展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的方式突击完成农业的合作化。农民当时的生产积极性实际上有两个方面,个体生产积极性和集体合作化生产积极性,占主导地位的是个体生产积极性。过快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难免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化一等偏差。过快的农业合作化甚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就全国而言,1956年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下降,而棉花减产147万担,生猪减少350万头,牛驴骡减少70万头,出现了生产滑坡之势,农民生活也因此有所影响。1957年春遂出现农民闹退社的问题”。薄一波曾说:“如果土改后不急于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立即动摇私有制,而是继续实行新民主主义政策,再充分发挥土改带来的农民个体所有制的积极性之后,才去动摇私有制,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究竟应当怎样走做广泛深入的探索,那样,不仅对生产力的发挥可能会更有利些,而且也可能不至于搞成后来那样千篇一律的农业集体化模式”。尽管如此,从根本上说,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主义改造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在生产关系方面实现了中国社会由私有制到公有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上一篇:论托马斯·阿奎那伦理思想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