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人民公社长期实行必将阻碍中国发展,如邓小平说,“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发展和提高”川。废除人民公社为开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又一新起点。邓小平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978年,从安徽小岗村等地发起“大包干”开始,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在中国波澜壮阔地推开。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深入贯彻执行、上下互动的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推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都肯定了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完善、充实、规范、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近30年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出台11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召开五次中央全会重点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11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1982年至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五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社建乡、发展乡镇企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发展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2004年至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六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要真正实行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提出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服务能力等。五次重点研究农村问题的中央全会:第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推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次是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第四次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理论高度,对农业为什么要实行家庭经营做了精辟的分析,明确提出了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去完善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各方面的机制。第五次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改革开放30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农村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功,“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它仍是一种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有些地方已不太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闻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在农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改革,进入邓小平总结的“两个飞跃”的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在这一阶段,我们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可以和以前不同,可以更加主动、自觉地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力度。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