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平等待人的本民思想。
周恩来把群众路线作为政府的体制性原则,要求形成有坚实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把政府的目标和人心向背结合起来,他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作为自己进行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民本思想的载体的的“群众路线”,它首先是对群众的尊重,其实质是坚持领导和群众人格上的平等,不尊重、不平等对待就是不的。周思来民本行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将自己视为普通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因此,他的民本思想也可以称之为“本民”思想。树立平等意识,关键在于领导者,下层干部和一般群众是天然要求领导者与他们平等。如果领导者与群众的关系不是平等关系,就会使权力不受限制,别人只能对他们唯命是从,形成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对于领导者对下级讲话算不算指示,周恩来是断然否定的。
(五)协商的议事精神
周恩来提出了协商民主这个中国特色行政伦的重要原则,他认为:“新民主主义议事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前经过多方协商和酝酿,使大家都对要讨论决定的东西事先有个认识和了解,然后再拿到会议上去讨论决定,达成共同的协议。”“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这些揭示了协商民主行政伦理的本质,不是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而是通过协商对话,使少数人理解并接受。协商民主虽然强凋少数服从多数,但不能把多数人的意见强加于少数人,这也是不道德的,要做到让少数人了解多数人为什么这样做,多数人为什么是对的,它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重要内容。周恩来多次强调,政府在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一定要请各部和各省市的负责同志参加,中央和地方要结合起来,要上下沟通,互通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各级领导、有关专家、行政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参与行政决策。在他看来,也只有这样才符合行政伦理的基本要求。
二、周恩来民本行政伦理思想的形成原因
周恩来之所以形成他的丰富的民本行政伦理思想,与他从小所受的传统的熏陶、个人复杂的生活经历、注重个人思想改造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一)的影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周恩来从小就深受文化的熏陶,周恩来的过继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博览群书,知书达理,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儒家文化对周恩来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周恩来还在外祖父的书斋中饱读儒家经史典籍,广泛的涉猎使得周恩来对儒学有较为全面的领悟,他不仅从中熟知了礼义廉耻等伦理道德观念,而且先人们忠君报国的英雄事迹也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后来回忆说:“我小的时候读章太炎先生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的民族思想。”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思想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爱民”的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统治者提出“爱民”、“贵民”思想前提,民本思想是儒家执政思想的核心内容,更是儒家规劝统治者调节矛盾,巩固统治地位所揭示的执政规律的精髓,这些传统思想对周恩来民本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周恩来的民本行政伦理思想与古代的“民贵”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不是官民平等,他们所谓的“爱民如子”的爱,往往是同情、怜悯或施舍,不过是一种“好生之德”,是富人对穷人、官对民的善举。所以,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他们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是老爷,是救世主,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周恩来的民本行政伦理思想在于把颠倒的官民关系颠倒过来,超越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履行公权力的行政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爷”。他对这一点是十分警惕的,他告诫走进紫禁城的领导干部,权大了,地位变了,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要为人民掌权。他始终不忘自己是普通党员、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他认为,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重承诺、守信用是历代儒家所极力提倡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提出了丰富的关于修养方法的理论,其中“信”是提高修养的基石,是拥有高尚人格的保证,儒家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强调当权者一定要讲信用。对于领导者,要想取信于民,事业顺利发展则必须言而有信。取信于民是从政的基本条件,而要想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就要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切实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