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党的纲领的必然。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以人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存的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鉴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和目标,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事业不断推向未来。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从而实现人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人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兽,从而实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关心人民群众的个性发展,针对依附性人格,强调人的平等发展,自主发展,以及创造性发展。唯有如此,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进行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三个代表”的逻挥必然。“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十六大的成果之一写进了党章中,这无疑为我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休要求。而要实现这一要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这一根本要求,亦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实现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努力提高全体中华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实现全休人民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公民”。“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其中最具有时代先进性而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形式的利益,就是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为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必然会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
三、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杜会主义新杜会的本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也许使有人产生这样的疑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还为时过早。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次,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全面进人了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文化条件;再次,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显其重要性。众所周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主体性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上升。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主体素质,我们的这一宏伟目标将难以实现。这当然不是贬低客观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和下,主体性因素和客观历史条件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将更加密切,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替,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物质文化发展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科学揭示和高度概括。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劳动者的素质如何,这往往与他创造的劳动对象是相互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劳动者,便相应地生产出什么样的劳动产品。从这个意义讲,人的发展程度决定劳动及其产品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越全面,越充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人民的生活也就越能得到改替。另一方面,社会物质文化的充分发展,又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曾指出:“对象创造出位得艺术和具有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对象生产主体”就是将对象转化为主体活动的能力,即通过消费的形式,将产品变成主体自身的生命结构和本质能力的构成因素。从这个意义说,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发展,是由于主体的对象存在,即通过生产和消费他们的劳动产品,才产生出来的。因此,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发展得越充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也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间,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