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人本科技伦理思想探(2)

2013-07-30 01:03
导读:2自由原则与科技发展的实质 自从人类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自由”便成为巍巍伫立于人类精神殿堂的一个反思的对象,一个古老而年青的

  2自由原则与科技发展的实质

    自从人类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自由”便成为巍巍伫立于人类精神殿堂的一个反思的对象,一个古老而年青的永恒命题。人类对自由如此关注,从根本上讲缘由自由是人性的基本要求,是人道的根本内容“自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基本欲望、基本目的”。自由的“人”性要求自由论不仅要在一般抽象意义上肯定自由的价值,更要探析出人类需要什么自由,如何实现自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自由论恰缺乏对此的足够分析,马克思的自由观则对此作了确确地说明。在《1857-1858年学手稿》中,马克思说过一段常被引用的经典论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关系,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可见,马克思肯定自由是出于人性的基本价值,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是一个的过程,其基础是物质财富的丰富,其实质是人的能力发展。

    那么何为人的根本熊力呢?马克思指出: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时并不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技术就是人作用于物的手段,是人自身器官的延长,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的产物,“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创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马克思还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自始至终都在寻求最基本的生命需求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只有在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即劳动中才能够实现,“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学。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不仅展示了人对于自然的能动的关系,也展示着人类社会关系的直接生产过程:同时也反映着技术形态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可见,技术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且自我创造的器官,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人类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表现。

    马克思关于技术的实质论为我们从自由的视角审视社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其一,应当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实现人的自由的意义。《资本论》指出:“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变革,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枚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面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目花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但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大的解放,劳动者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的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可见,资本主义建立在技发展基础之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实现一定工人的一定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其二,必须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促进自由实现的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实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压抑工人自由的手段。《资本论》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机器的特征是“主人的机器”,即资本家的机器,机器的职能特征是生产过程中主人的职能,体现在这些机器中或生产方法中,化学过程等等中的科学也是如此;而科学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则是建立在这一过程中智力同个别工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相分离的基础上,正象生产的(物质)条件的集中和发展以及这些条件转化为资本是建立在使工人同这些条件相分离的基础上的一样。当然,这种情况下也造就一小批具有较高熟练程度的工人,但是,他们的人数决不能同“被剥夺了知识的”大量工人相比。所以,在资本主义科技发展中,“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本可用以减轻劳动,增进人的自由的技术发展则“成了折磨人的手段,因为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工人的劳动毫无内容。

    其三,应当认识到科技发展必然会冲破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自由发展的限制。马克思指出:资本本身是就是一个矛盾体,因为它竭力把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又使劳动时间成为财富的唯一尺度和源泉,“一方面,资本调动科学和自然界的一切力量,同样也调动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的力量,以便使财富的创造不取决于(相对地)耗费在这种创造上的劳动时间。另一方面,资本想用劳动时间去衡量这样造出来的巨大的社会力量,并把这些力量限制在为了把已经创造的价值作为价值来保存所需要的限度之内。随着这一矛盾不断发展,资本不仅不断违背自己的意志,成为为社会创造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工具,从而不断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腾出时间,而且使资本越来越难以实现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变为剩余劳动,一旦直接生产过程的必要劳动时间趋于零,资本生产方式就会被自身的发展所炸毁。“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对于资本来说仅仅表现为手段,仅仅是资本用来从它的有限的基础出发进行生产的手段。但是,实际上它们是炸毁这个基础的物质条件。

上一篇:浅析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新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