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不是凭借“一役之力”、“一日之功”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举全国之力“一心一意搞建设”、“同心同德谋发展”,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我国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双重的社会转型时期,即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更加突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从具体社会体制转型来看,它既要处理从计划向经济转型的矛盾,也要处理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所引发的矛盾;既要面临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也要面临着批判市场经济的问题。从形态的转型来看,既面临着近代理性主义发展得不够批判封建主义的文化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的批判问题。”种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清楚认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阶级斗争、经济增长、和谐发展三个不同的阶段中逐步完善的。
在以“阶级斗争”为特点的阶段,由于当时的国内反动势力和国际反共集团的纠合,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就成为我党切工作的重中之中,我党就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一穷二自”中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国家,从而形成了“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之时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那就必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这说明社会的主要矛盾会随着社会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当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次要矛盾时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具体表现为以“经济增长”为特点的阶段。在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物质财富增加了,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方面产生了新的不均衡。为了克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消极影响,我国进入了以“和谐发展”为特点的阶段。阶级斗争、经济增长这两个阶段里,我们或者强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而忽略对客观世界的建设,或突出对经济规律的尊崇而消隐对人的价值的诉求,在一定时期在一定领域取得了一些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显现了它们的局限性,产生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解决,必将在根本上制约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了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须改变线性的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将社会看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所组成的有机系统,其发展的水平不能仅仅以某一两项指标的高低来代表,而要通过社会全面发展的所有指标的共同说明。因此,对社会的发展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一个系统的观念,一个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其次,我们就必须正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放在一定的高度才可能找到解决它们的方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是建设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问题出现了,我们只能正视它才能解决它,问题是绕不开的。再次,我们必须实施确有实效的现实举措,光有好的想法没有实干的努力那只会流于空想,光有拼命的苦干而没有科学的理论那只会陷入蛮干,而空想和蛮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都是相当有害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表明了我们的社会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发展,是提出问题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人民群众的核心性,强调了社会规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性,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解决新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是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发展的最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