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主义义利观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创新,是富有特色而又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义利观,是对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提出社会主义富德观
把“富裕”与“社会主义卜,紧密联系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恢复,而把“富裕”与”道德”联系起来,把“先富’‘、‘’共富’‘与‘.消除两极分化”有机结合起来,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重大发展。
“富裕’‘本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社会主义是在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基础上,在发达国家经过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最先进、最美好的制度_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尽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矛遗憾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富裕”社会主义思想,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长期遭到忽视。过去,极“左”思想曾把人介.丁对致富的追求,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当做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资产阶级价值观加以批判,并把富裕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把贫穷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竭力鼓吹.“贫穷的社会主义”,胡说“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等谬论。这种思想极大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对此邓小平给于尖锐的批判,井坚定地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二”’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r’一’至此,邓小平把贫穷与社会主义严格区分开来.把“富裕卜’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联‘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富德观。
邓小平明确指出:“’致富不是罪过。”,;“致富卜’是指为全中国人民造福谋利,其手段既不是侵略,也不是抢夺.而是勤劳致富。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道德的。马克思一贯把给最大多数人民以最大利益作为道德的基本原则、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此做出了相应的探索、邓小平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新条件下,充分认识到贫穷社会主义的危害,彻底批判和挣脱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束缚,提出了他的富民思想.认为合理致富、正当求富是应当的.合理的,也是道德的、邓小平的富德观包含了深刻的内涵:
首先,勤劳致富。致富虽然光荣合理,但是致富不能不择手段,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道德规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由于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道德失范、监督无力政策不配套等种种原因,一些人在求富目的的驱使下,通过各种非法损德的途径牟取暴利,大发横财,甚至还美其名曰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针对这种错误认识,邓小平指出只有勤劳致富才是正当的。也就是说,必须在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前提下活动、在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经营J可见,勤劳致富是邓小平富德观的题中本有之义。
其次、先富带后富、直到共富、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决不能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她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⑦这条途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而且也切实可行,具有深刻的道德含义、有助于形成先进帮落后、先富带后富、后富学先富的良好风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最终促进精神文明的大发展。
第三,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富裕与资本主义富裕的根本区别,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iV社会主义决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贫穷,而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否则,“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乡我们的政策不会导致两极分化,不会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富的越富.贫的越贫。我们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而是提高整体富裕水平。所以,同样都一是增加财富,我们的未来要比资本主义光辉得多。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⑩社会主义如果长期与贫穷联系在一起,还叫什么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富民思想。正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正本清源,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他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与富民目标相联系。并给予道德上的合理论证,从而,拨乱反正,恢复了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和基本精神,中国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也得以冲破禁锢,挣脱羁绊。踏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