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体的思考(3)

2013-08-28 01:24
导读:四、科学运用 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即用它来实践,改造世界。而运用马克思主义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所谓非科学

  四、科学运用

  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即用它来实践,改造世界。而运用马克思主义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所谓非科学的运用,就是不顾不同的具体情况,不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千差万别,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地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之在客观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既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声誉,又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党上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巨大挫折无不与此相关。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工作实际,又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对人和对事结合起来,既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又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如果只对事不对人,或者只对人不对事,都不可能贯彻运用好科学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材中。党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编写全面反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科学等学科的教材,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编写好教材甚至比自己本身的研究工作还重要,责任更大,意义更为深远。理论工作者只有把自己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成果体现和吸收到教材当中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使学生在使用相关学科的教材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所以,编写好全面体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各学科教材,就是在学科建设层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功应用。

  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优良的学风。这就是我们党和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阐明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学风,即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要求。为此,理论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克服脱离实际、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不良学风,使理论研究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同时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对策研究,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科学决策,当好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内的理论队伍,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中,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独特的学术敏感,善于在火热的实践中捕捉新的理论问题,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推动着党的各项事业。正是在学术理论界广泛讨论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集中全党的智慧,和形成了新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推向前进。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四项基本原则始终都要坚持。这是一个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问题,也是理论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人借口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那么这种发展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发展,就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发展,就会对我们的事业有百害而元一利。诚然,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国家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但是,对于的学习和借鉴,必须是建立在立足国情、分析鉴别的基础上的,使之成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而不相互抵触的有益成分。我们既反对“僵化”,也反对“西化”,我们要的是“中国化”。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宽松的学术,提倡各种观点的争鸣和切磋,但这根本不同于不负责任的“唱反调”,不同于缺乏理论根基的“标新立异”。一个严肃认真的理论工作者,应该是既独立思考,又谨慎立说,同时高度关注其学术行为的社会效果的学者。这样的学者,才有可能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创新成果,才能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试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