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旧中国是“封建主义”吗?(1)(2)

2013-12-17 01:00
导读:“封建”与“集权”恰恰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有“封建”就不可能“集权”;而高度“集权”就不可能出现“封建”。“封建”与“专制”亦然,实行

  “封建”与“集权”恰恰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有“封建”就不可能“集权”;而高度“集权”就不可能出现“封建”。“封建”与“专制”亦然,实行封建制的地方,很难做到“专 制”;而实行高度专 制的地方,封建势力自然就不能生存。因此,将“封建”与“专 制”捆在一起使用,实是不伦不类的用法。至于何先生所列举的诸如“封建思想”、“封建头脑”、“封建家庭”、“封建婚姻”、“封建迷信”等说法中,“封建”一词除了被当作表示“旧”或“坏”的形容词外,谁还能说出其他含义?很显然,这不仅是“误会其义”,也是“误会其用”。正因为诸候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便发生变化,周天子的地位受到挑战。西周末年当周天子受到犬戎威胁的时候,诸侯国并不听从周天子的摆弄,“为周室辅”的“分封建国”的初衷被打了折扣。到了东周的战国时期,秦、楚等诸国纷纷独立,不服天朝管,在其内部擅自发展的“郡县制”,在悄然地蚕食“封建”的“内脏”。待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但“廷臣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公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其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结果以李斯为代表的观点占了上风,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史记.史始皇本纪》)就这样,以前“分封建国”的布局被彻底摧毁,“封建制”为“郡县制”所取代,从此封建社会寿终正寝,中国进入“君主专 制”时期,即皇权专 制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言:“君主专 制产生于封建等级垮台以后,它积极参加过破坏封建等级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0页)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国主流社会,皇帝拥有独揽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论政治的、经济的或是军事的最后决定权,都集中于君主一人,“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连“周朝原来意义上的‘封建’”的影子都看不见了(西汉也曾经分封建国,但是皇帝可以随时削免其爵位,罢黜其封国,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封建社会了。),怎能还说从“宗法统治权”的“这个意义上说,使以周朝原来意义上的‘封建’来定性秦王朝以后的中国社会,也不为过”呢?

  再次,即使“截止清王朝(至少是鸦片战争前)的社会性质是封建主义。这一界定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学说”的,也应该允许人们对其提出“疑义和异说”。否则,有谁对此提出“疑义和异说”,便以“何必徒自纷扰”加以贬之;以“实在称不上是科学的界定”加以阻之,便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了。记得,19世纪90年代初,恩格斯在批评“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时曾说过:对他们来说,“‘唯物主义的’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在这方面,到现在为止只做出了很少的一点成绩,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的这样做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5页)列宁也持同样的观点:“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遵循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上述原则,笔者以为,在探讨“秦王朝以后的社会” 是否 “应称封建社会”这个问题面前,没有任何必须遵循和必须接受的权威观点。而有人对此提出“疑义和异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则是认识的正常现象,好得很,而决不是所谓的“徒自纷扰”;反之,舆论一律,认识一致,“则从无疑义和异说”就是变态了。说明认识的主体尚未从贾桂气中走出来,成为真正的主人。人类认识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疑义和异说”是通向真理的唯一之路,而“众说纷纭”和“莫衷一是”的总和则更接近真理。何先生“检出旧稿,略事删减,向关心这问题的人呈献刍荛”未尝不可。但“呈献刍荛”却包着让人闭嘴的“封条”就不好了。
  
     不过历史常常开人们的玩笑,由于权力的支配和强制,一时间某一个“腾播于口,人们耳熟能详”的权威观点,当时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真理。而对其提出“疑义和异说”的人,则受到批判和孤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曾获得多数人支持和拥护的权威观点,却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而一时曾遭受口诛笔伐的少数人的主张,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前一段时间,李 慎之先生等专家学者对自秦至民国前长这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命名进行了质疑,指出中国历史中只有西周时期才能称得上名符其实的封建社会。”(《人性之树上的果实》,2003年第4期《同舟共进》)实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幸事。尽管李慎之先生等专家学者的观点,在强大的权威观点面前显得弱不禁风,微不足道。但历史决不会因其显得“弱不禁风,微不足道”就敬而远之,不予理睬。曾几何时被残杀的张志新,在强权面前不过是一位弱小女子,但时间老人最终出具的证明显示,她才是揭示真理的历史硬汉,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法国社会党对社会民主主义理论革新的贡献(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