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双和模式”推动中国软实力的提升(1)

2014-01-22 01:28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双和模式”推动中国软实力的提升(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和军事等硬

  [摘 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更取决于文化、意识形态感召力等软实力,两者共同发展是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标志。中国倡导并实践和谐,对内借文化振兴建设“和谐社会”,对外用和平发展来实现“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这种“双和模式”,必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全面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软实力;提升

  Abstract:The rise of a country depends on its soft power like culture,ideological appeal as well as its hard power like economy and military might.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powers that mark the overall escalation of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power. China calls for harmony: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in by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a harmonious world without by peaceful developmen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harmonious world” are interrelated,and this dual harmony will give a boost to China’s soft power and raise China’s comprehensive might in turn.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harmonious world;soft power;promotion
  
  一个国家的崛起发展,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一国的内外政治动员能力,即对国内外硬实力的调动和使用能力。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物质力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文化吸引力或者说软实力的建设却没有跟上。物质力量与文化力量不平衡,或者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出现差距,是当前中国内政外交问题的一个症结。软实力差距已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最明显的弱点,尤其是在美国“软实力”的巨大优势面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政府近几年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国家发展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创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一、对内借文化振兴实现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解决国内社会的不和谐问题,事关提高政府政治动员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国际政治动员能力的基础。因此,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需要借文化振兴来实现,因为没有文明与道德,社会就很难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瑰宝。儒学的核心观念是“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和政治的价值核心。在中国产生的道教,宣扬“不争”、“无为”,主张和谐,顺其自然。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学、道教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爱”,道家讲“不争”,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1]。历史上的中国,虽然历经磨难,但和谐的理念一直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处,造就了中华民族精神,锻铸了中国人的品格,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实际上就是构建中国软实力的文化根基,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和谐世界的思想渊源。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历史证明,古罗马帝国、英国和美国等强国,无一不在具有稳固的物质力量的同时,拥有强大的、渗透性的文化力量。2005年4月22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有关讲话中认为,经济壮大之后的中国内地,应将其不断壮大的国力投入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而非军事力量来展现其快速成长”和大国风范,以此赢得全世界真正的尊重和信任。这里所说的文化复兴其实指的就是软实力,这样的文化力量将是中国真正成为大国的最重要的因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对外用和平发展来实现和谐世界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和响应。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构建和谐世界最理想的途径在于求同存异,即尊重各国国情和选择,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平等、协商、互利与合作的态度处理各国相互之间的一切问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共图发展。为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一个各民族平等共存、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我们应坚持以下4个原则:政治上要民主平等;经济上要加强合作;文化上要开放包容;安全上要合作互信。中国主张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争取和平的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实践者,是推动当前失序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繁荣的现实力量。一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谐中国,本身就是对世界矛盾紧张局势的制衡,将推动世界秩序向更为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不断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新的贡献。
  温家宝总理指出:“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是相互补充,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政治智慧的珍贵结晶之一,将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是一个创造,极具现实意义。“和而不同”世界观的精髓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优秀成分,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同,并被运用于国际关系的处理之中,“和而不同”的世界观是中国和平发展国际战略新理念的核心。在构建和强化我国软实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将发挥独特作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明,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从根本上说,既不靠军事征服(威逼、强制力),也不靠经济收买(利诱,收买力),而是以“修文德”、“宣德以外”、“怀柔”、“抚和”和“顺俗施化”的办法,或者说以道德吸引力(“文”,“化”,同化),去吸引别国,正所谓“以文教化”、“文化天下”。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张文忠
上一篇:非理性利益表达的行动逻辑及矫正路径选择(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