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2014-01-20 01:57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统一战线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
摘 要: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统一战线,其目的就是增强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服务的功能。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
关键词:统一战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途径
一、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意义
从性质上看,统一战线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一个包括不同阶层、党派、界别的广泛联盟,他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代表和联系着特定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既可以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映特定群体的意见,使执政党的决策更好地体现社会各方面成员的利益和要求,从本质上说是我们党发扬民主、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因此,通过统一战线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各种政治力量、利益主体、社会团体、各个阶层和各界党外人士团结起来,做好群众之间、阶层之间、不同团体之间的工作,通过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促进社会的整合,以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增进理解、加强团结,使内部矛盾带来的损耗降到最低。同时,通过党的组织、政协中的党派和各界别组织,全方位联系社会的各党派、各阶层、各群体,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与要求,从而与他们建立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创造全方位的统战新格局,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功能上看,统一战线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统一战线所蕴含的参与、协商和监督的功能,可以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使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能够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得到妥善化解,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呈现出利益多元化、组织多样化、阶层结构复杂化的特点。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作用,通过政治协商有效地把社会各方面的各种政治诉求和利益要求输送进政治中心,为国家权力中枢提供全面广泛的信息,同时可将社会转型带来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正常的、合法的、多样的渠道加以解决,确保了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汲取各方意见形成集体智慧,确保了有序表达各方面的利益需求;通过参政议政与党的高层领导直接磋商,可将各方面的意见和愿望反映给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方面,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政治制度层面确保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利益代表的真实性,确保了在利益协调中实现广泛参与和高度集中的有机统一;通过民主监督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规范了行政权力,改善了
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防止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和对权力的腐蚀,杜绝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从制度上看,统一战线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关键在于制度。制度可使公民政治参与日趋理性化,只有良性的政治参与,才会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在统一战线内主要有处理党派关系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两项制度本身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扩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途径和空间,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广开言路,广求善策,推进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能够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听取各方的意见和批评;能够提高我们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要保证各民族有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机会,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了少数民族公民的个人自由和平等,确保了少数民族人民和民族自治地方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平等权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民政治参与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参与的渠道逐渐多样化,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的出现,使政治参与也出现多层次的趋势。在我国政治参与显现出逐步成熟、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过程中,产生利益多元、多变现象,在利益平衡机制还很不健全的条件下,强势利益集团往往占有甚至垄断“表达”渠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利益多元、多变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群体(集团)利益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但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不同群体在分享改革收益和承受转轨损失中的地位不同、处境不同,人们对改革的看法和利益取向就会发生差异,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就会趋于紧张和不安。为此,必须探索建立从多 角度体现协商,多层次开展协调,积极化解和疏导因利益关系导致的突出矛盾,在利益多元 、多变的新格局下,将统一战线成员的利益、意见和要求畅通地表达和反映出来,有利于社 会利益关系的整合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并不断发展,其政治诉求和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迅速扩大。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爱国、敬业、守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解放思想,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大胆走向市场,在迎接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在力求经济上有所作为的同时,对政治参与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特别是由于在维护自身利益,要求公平对待、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的愿望更是强烈。全面看待新社会阶层,关注 他们的利益诉求,引导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采取妥当的办法将他们纳入到现行的政治体制 中,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我国信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为政治参与的扩大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作为我国政治参与新的“生长点”,政治参与普遍比较混乱。与“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员性”成分下降,自主性成分上升,公民在法制基础上的自主性参与行为有所增多。尤其是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使更广泛的政治联系成为可能,更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新的便捷渠道。
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为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空间,但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低, 参与体制的自立性差。1978年以后,特别是80年代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各种公民参与体制,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信访和举报制度等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些制度在表达公民意志、吸纳公民参与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此外,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还开辟了一些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如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舆论参与和监督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民意测验制度等等。这些新渠道的开辟,为公民多层次、多方位、多样性地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但这些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具体制度不够规范、不够健全,程序不够严密、完整以及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我国政治参与法律化程度低,公民缺乏可以依据的法律规则和程序,对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当正常的利益表达不能通过有效的参与形式来实现时,往往导致政治参与以激进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对我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也使人们对整个政治参与体制信任度下降。另外,在我国权力运行中忽视自下而上的沟通体制,阻碍了民意的自下而上的表达,使得公民难以有效地进入国家政治生活过程,最终影响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叶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