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陈宦和冯玉祥在1915~1916年的关系可以分两个阶段:陈宦和冯玉样合作阶段——冯玉祥基本上效忠拥戴陈宦,陈宦重用扶持冯玉祥;陈宦和冯玉祥抵牾阶段——冯玉祥拥兵背弃陈宦,陈宦愤恨离开冯玉祥。通过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利益,是他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
关键词:陈宦;冯玉祥;关系
陈宦和冯玉祥均为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精英,他们之间的关系曾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走向,但遗憾的是,史家对冯玉样的关注比较多,而对陈宦的关注比较少,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1915~1916年的关系这个问题,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专文进行讨论,只有一些专著和论文零星提到过。辜达岸的《辛刻革命前后的陈宦》(《湖北文史资料》2001第3期)、陈长河的《陈宦入川及其“清乡”活动(《学术月刊》1989第2期)孙毅的《护国战争期间的四川将军陈宦》(《历史教学》1987第7期)、王腊成的《袁世凯的参谋次长陈宦的悲壮人生》(《武汉文史资料》2002第3期)、邓汉祥的《袁世凯派陈宦图川经过》(《文史天地》1996年第2期)、马功成的《略谈陈宦为袁世凯图川》(《西南军阀研究丛刊·第二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版)、政协安陆文史资料委员会《陈宦研究资料》(内部资料,1987年版)、马宜伟的《护国运动的故事》(巴蜀书社2005版)、谢本书等编写的《护国运动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陶菊隐所著的《北洋军阀时期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来新夏主编的《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章伯锋、李宗一主编的《弱洋军阀(1912--1928)》(武汉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版)、冯玉祥的《我的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冯玉祥的《冯玉样自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美]薛立敦的《冯玉样的一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蒋铁生编著的《冯玉祥年谱》(齐鲁出版社2003年版)、高兴亚的《冯玉祥将军》(北京出版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982年版)。这些论文和专著对1915~1916年陈宦和冯玉祥的关系的问题有一定涉及,但大多是语焉不详。这些著述为本文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也成为本文的写作起点和基础。
陈宦和冯玉样之间合作冲突、忠诚背叛的关系,是中国近代军阀之间尔虞我诈的一个缩影。本文想将陈宦和冯玉样的在1915~1916年的关系进行分阶段的梳理,放在当时国内外护国运动的大背景下,结合史家研究的既有成果,考察他们的恩怨离合的变迁历程,以便更加清晰地再现这段历史,历史真相的发现不可能一次完成,但是可以逐次逼近。
(一)陈宦和冯玉祥合作阶段——冯玉祥基本上效忠拥戴陈宦,陈宦重用扶持冯玉祥(1915年夏~1916年5月24日》1915年的袁世凯踌躇满志,镇压了资产阶级领导的“二次革命”,扑灭了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偌大一个中国除了川、滇、黔三省外,其余基本收入自己囊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川、滇、黔的统治,他派遣素有“军事智囊’’之称的陈宦入川,代替原来不那么得力的JlI督胡景伊主政四川。陈宦在1911年2月离开清政府新军二十镇之后,一直没有带兵,1912年开始在北洋政府参谋本部任次长4年之久,他希望挑选几个自己熟悉的将领带领一定的北洋部队入川、震慑四川乃至西南。结果,他挑选了三个混成旅随他入川;第四混成旅,旅长是他的老部下伍祥祯;第十三混成旅,旅长是他在参谋本部的科长李炳之;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75只带了第一混成团支书约4000多人入川,第二混成团被陆建章留在陕西)不但是他以前担任二十镇统制(师长)的部下,而且陈宦对他有赏识提携之恩。1910年9月“二十镇惟成立之顷,所有军官均参加考试,优者立予升迁。冯玉祥素性刚直,不喜阿谀,因是久居督队官位,识者惜之,经此考试,以学绩最优冠全军,拔为管带,玉祥辞,以咨送陆军大学请求宦,宦曰:‘君学优于大学生矣,勿固辞。’一时传为美谈。”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赖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