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性语境下的爱国主义行动(1)
2014-01-23 01:23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论现代性语境下的爱国主义行动(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现代化进程自其发端就从未止步。人们普遍认
[摘 要] 现代化进程自其发端就从未止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性与全球化一起,构成了一股强大的离心力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就此断裂开。人们对此种历史意义上的断裂机制的后果——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巨大差异的探讨也从未停止。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家乐福事件”为例,通过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分析了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征及其实质,对于新时期弘扬和创新爱国主义传统,更加理性有力地爱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现代性语境;全球化;爱国主义行动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modernization has never stopped since its origination. It is widely convinced that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 have formed a strong centrifugal force which separate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ociety.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 derived from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ociety has never stopped. On the basis of Carrefour incident occurred some time ago,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interprets the feature and essence of the patriotism actio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ty context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atriotism actions. It is of great realistic importanc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to enhance and create the patriotism tradition and for us to love our country strongly and rationally.
Key words: modernity context; globalization; patriotic action
一、现代性语境的含义
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对现代性作了清晰的介绍:“现代性——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和模式。‘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世界’,只要我们认识到工业主义并非仅仅是在其制度维度上。”[1]16因此,可以看出,吉登斯不仅给“现代性”概念进行了界定,而且也向人们说明了“工业主义”也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就是真正的世界性联系的发展过程,这些联系包含在全球民族——国家体系中或劳动分工之中。”[1]23然而,不管是哪种对“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理论界定,都没有回避的一点就是:全球化或现代性语境本身就是一种体系。这种体系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经济的全球化令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群体甚至是个人都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
ハ执性经济体系体现为全球性商品生产和市场体系,这二者也可以说就是现代性经济体系的主要牵引力。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地将地球上绝大多数人和国家都卷入到现代性的体系之中。人们至此可能会认为现代性带给全球
政治的是真正的民主和平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按照乌尔里希•贝克的话说“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相应地,与短缺社会的分配相关的问题和冲突,同科技发展所产生的风险的生产、界定和分配所引起的问题和冲突相重叠”[2]。
2.“社会的被围困化”使各个民族国家很难正常地行使传统的职能
ゴ雍旯鄣娜球化角度来看,民族国家越来越让位于全球化的主导——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经济组织。在现今发达的现代性下,全球化经济模式正肆无忌惮地渗透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块处女地;微观方面,随着全球性资本与个体的自由流动理念的蔓延而导致的“社会个体化”,越来越把传统社会和民族国家束之高阁。这可能会造成曾经在二者间起界限和保护作用的传统社会渐渐地缩小它在全球舞台上的空间。当传统社会和民族国家很难履行其传统功能时,个体会直接面对现代性所带给他们的风险而又无力应对。正如鲍曼所说,在当代“流动的现代性”之下,每一个人都必须处理“运用个人的策略去解决系统的问题”[3]14。而这种局面又如鲍曼描述的那样是由于“一方面,国家把最主要的功能‘出售’给了非政治的、‘不受调节’的市场力之后,它不再具有强大的动员力量,而正是由于这种力量,民族曾经是在寻求合法性的国家中受欢迎的、实际上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已经弱化了的国家主权和正在削弱的国家权力使民族认同丧失了它在想象的共同体中的特权位置”[3]1。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信息网络的完备化使每一个体都处于福柯式“全景监狱”的监控之下
原先具有主体性的个人,在科技和信息日新月异的时空场域下,已经完全被围困于专家系统为其设计的牢笼里,但似乎一开始没人能察觉到他们的“牢笼化”,而只是感觉自己在这一牢笼里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专家系统已经为他们该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提供了完整的“生活指南”。但当他们试图穿过一些边界走出牢笼的时候,才发现出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他们都好像已经被网络以及其他现代监控手段牢牢地束缚住了[4]。毋庸置疑,现代通讯手段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全球性时空之中逐渐形成“时空的抽离”,这种新型的“面对面”关系就像吉登斯所说“地方与全球之间的辩证法”。他说,“全球化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我们应该依据时空分延和地方性环境以及地方性活动的漫长的变迁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来把握现代性的全球性蔓延。”[1]23-24
4.全球性的文化霸权导致了“主体文化”的逐渐趋同化,个性越来越不明显,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
テ朊蓝说“主体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体身上的一种教育、活动、智慧和美、幸福、德性的状态,这种文化的现实和作用存在于具体的灵魂身上,其在灵魂中财富的多少,构成了历史存在的全部”[5]。随着现代性的渐趋深入和全球化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都被卷入一种主导性的全球性文化霸权的统治之下。这里的文化是指一种符号系统,意指那些物质的东西只是一种基础,关键是在这些物质资料基础上还形成了一整套精神的象征体系,这一象征体系越来越成为全球的趋势和潮流、也越来越深地渗入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像“美国大片”、“米兰的
服装”等等象征性的品牌名词,这种“社会的麦当劳化”甚至是“可口可乐化”抑或是“索尼化”所带来的,是整个世界的趋同和去个性化,用齐美尔的话说就是“主体文化”已经让位于其自身制造出来的“个体文化”。但这种去个性化只是多数人被少数人同化的一种表象。在这个表象之下,是那些现代文化制造者对绝大多数个人的一种文化霸权,它涉及的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无疑在全球性文化霸权的背后是少数人在主导多数人。上述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几方面及其产生的后果正构成了席卷全球的现代性语境,这些方面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ザ、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点
ァ耙酝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正视历史可以发现,很多的历史事件之间有着惊人的巧合,但这些所谓的巧合又不是历史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会蕴含无穷的真理和客观规律于其中。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于一体的自然辩证过程。而这一客观的历史过程内在遵循的原动力其实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循环又不断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ピ谡飧霾欢仙仙的螺旋式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实发生过许多惊人的“巧合”事件。但是当两件历史事件成为一种“巧合”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些看似“巧合”的事件就是研究历史最好的素材,因为这些历史事件会处于不同的时空场域,即通常所说的历史背景之中,所以它们的本质又是不一样的。人们如果要对某种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毫无疑问,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处于同一“巧合”的两个表面上看似“雷同”的历史事件进行
历史学上的比较分析研究。
セ于这种研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对不同场域中或历史时空下所表现的爱国主义行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在当今的时空场域中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爱国主义的新倾向
ゴ影国主义的目的论角度看,传统爱国主义主要为“家国之事”,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倾向主要为“经济之事”。当我们回溯百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20世纪初年即1900年正是“八国联军”的铁蹄肆意践踏和蹂躏中华民族的时候,外敌入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当时中国正处于这样一种历史时空场域中,许多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所有中华儿女的一个共同理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民族独立作为一种民族大义在那个时代被毫无疑问地当做一切爱国主义行动的首要目标。
ヒ话俣嗄旰蟮慕裉欤许多人都认为,家乐福的主要大股东之一竟公然地宣称自己“支持藏独、抵制奥运”。于是国人愤怒了,愤愤地将家乐福作为自己爱国主义激情倾泻的对象,打出了“抵制家乐福”的标语和口号,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并实施一系列爱国主义行动。但当我们冷静思考这件事的时候会发现,“家乐福事件”中的那些实施爱国主义行动的人们更多地可能是为了经济利益的原因而行事的。他们在奋力地抗争着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主要表现就是他们反对以家乐福为典型的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这种论点可能令人无法理解,但事实确实是这样。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于是西方国家的某些人就自然地产生了恐慌,这种恐慌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们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一直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法国国内的某些人正是基于这种经济的考虑而利用这次奥运会和“西藏问题”来给中国制造事端,以此企图遏制或减缓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现代性语境下的爱国主义行动更多地是以经济利益作为第一考虑,主要原因是现代性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不言而喻,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全球化经济体系已经使许多后发展国家被卷入到统一的经济体系中,这就增加了世界范围基于利益的激烈竞争,而且竞争的主要表现就是现代条件下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爱国主义行动。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方文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