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是学生层次,包括大学生与研究生。已经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知识储备,带着自己经历过的传统和中国经验来理解理论,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框架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引导,源于理性而又超越理性。超越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上的,具有怀疑、批判、扬弃、创造等含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必然要经历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以中国现有的文化背景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三是学者层次,包括从事码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和理论研究者。由于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内涵,既有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理论的推广。在这一层次上,学者之间通过交流与对话,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内在张力达到基本的平衡,克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缺陷。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圈化”的内涵
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中国,还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许这种非此即彼式的提问本身就是形而上学,就像有的学者所说当今的主要任务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已经完成或结束了。其实,马克思主义哲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之间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互动或对话。在这种互动或对话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及其实际也变成了理论的在场与落实。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可以有三重解释:一是与时俱进,即鲜明的时代性。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变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现成的拿来就用的工具,而是要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内在地成为中国的,即它为中国人接受并被运用于中国的实际;二是规律性,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理论都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坚持的思想,这一点是确定不移的,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了;三是进入“化境”,即会通之境。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变为“往来不穷”,就需要有会通的工夫,在广大学生中间“推而行之谓之通”。也就是说,要把它变成一种内在的、本己的能力,达到出神人化,也就是(倜易》所说的“民咸用之谓之神”。或者说,对于中国人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再是一种知识(身外之物),而是内化成为~种实际上已经拥有的运思能力。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之“化”应视为“会通”,对大学而言,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青年!生的会通。通过会通,才能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并自觉地把它应用于生存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能体现在“中国的”这样的所有格之中,而不能停留在任何意义上的外在的关系上。只有祛除各种形式的外在性,中国化才具有真实的和充分的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学生的会通——康德思维方式在学生思想中的呈现
1.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康德思维方式解读,避免把马克思主义拉回到经验主义泥潭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何为康德思维方式?康德是第一个职业家,也是德国第一个职业教授。随着职业哲学家兴起,哲学开始称为一门科学,叫做科学性的哲学。康德在酝酿了十二年的《纯粹理性批判》中通过“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解决了哲学历史上“纯粹知识与经验的知识的区别”,这是德国哲学非常大的贡献,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丽对马克思丰义哲学今天被常识消解的命运,如何使其从歧出的路径中走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康德思维方式的解读是绕不过的一座高山,如果不接纳康德的思维革命,必回到康德以前。
哲学是关于纯粹思想的学问,纯粹就是没有经验,没有感觉的成分。“此类知识名为先天的,以与来自后天的即来自经验之经验的知识有别。”一切知识始于经验,是在时间次序中讲。经验的知识与经验知识的区别:经验的知识是拉丁文(empiric,-d),是指经过经验分析后,仍留有五官感觉的成分。比如火就是一个经验的知识,火有光,火焰构造,有火就有烟,这是经验的知识,而因果关系是纯粹架构,是经验知识。经验的知识是从后天来的,是与感觉相关的。所有经验无论如何抽象最后还是经验的,得不到纯粹知识,纯粹知识是经验知识的先构,不受时间次序影响。康德运用先验逻辑主要在于分析知识的结构,说明“先天综合判断何以成为可能?”解决了一直困惑人类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关系问题,把人类思维向前推进一步。在此意义上说,康德完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中将这样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比照为“哥白尼革命”。
“向来人们都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但是在这个假定下,想要通过概念先天地构成有关这些对象的东西以扩展我们的知识的一切尝试,都失败了。因此,我们不妨试试,当我们假定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的知识时,我们在形而上学的任务中是否会有更好的进展。这一假定也许将更好地与所要求的可能性,即对对象的先天知识的可能性相一致,这种知识应当在对象被给予我们之前就对对象有所断定。”
在这里康德认识到以经验来表达事物的有限性,如果把这种有限性理解为事物的本质,那么这种有限性的财富通往物自身的路径又如伺呢?带着这个问题,康德进行了他的认识论的革命。而这一认识恰恰为科学打开了一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