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问题在我国也日益凸显出来。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单纯强调经济利益的得失使得金钱主义,个人主义等许多不良风气滋长。的缺失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隐患。然而,理论中关于道德建设的理论非常少。中国古代传统中却蕴含着大量的关于道德建设的精华。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道德的建设的重要性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有关道德建设的瑰宝它恰恰弥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道德建设的不足。可以为中国社会的平衡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可见,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要求还是从我国建设的实际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有同中国结合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古代的许多的优秀文化成果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世界是物质的理论,中国古代就有人提出过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更有的学者曾提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这些对世界物质构成的理论虽仍处于朴素唯物主义阶段,但其与马克思主义物质理论的相通之处已可见一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矛盾的理论,中国古代的很早就提出过“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再者,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设想,中国古代也有人曾提出过“大同世界”“井田制~均贫富”等思想。除了以上所列举的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古代思想的相同、相通之处还有很多,有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是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通、相容,是有结合的可能性的。
三、近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成功融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社会的早期,中国涌现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都具有丰富的学识和探索精神,为寻求中国的解放与发展不放弃任何可能。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都是在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识的基础上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泽东的许多著作如矛盾论、实践论等都蕴含这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华。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应用也是与其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密不可分的。
除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以外,中国现代许多学者如熊十力、冯友兰、张岱年等也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合,并在其大量著作中加以体现.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冯友兰先生的《新》、《新知音》张岱年先生的《道德之变与常》、《辟“万物一体”)、《相反与矛盾》、《天人五论》等著作都体现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结合,尤其是《天人五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而贯之,使人对于哲学更加容易理解而接.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基础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通俗化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应仅局限于一种。我在此仅提出一个想法真正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需要大量学者不断的付出努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