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的当代发展探讨(2)

2014-04-17 01:03
导读: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虽然现代高科技为一部分人创造了富裕而舒适的生活,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在高科技最为发达的 里,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虽然现代高科技为一部分人创造了富裕而舒适的生活,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在高科技最为发达的里,高科技没有被用来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事业,反而却被用做推行霸权主义、屠杀无辜平民的手段。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剥削和侵略第三世界。我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发展和全面进步,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和平,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我们应共同努力用科学技术的成果来免除许多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暴力、愚昧与贫困之苦,增进全人类和平与发展之福。”

  因此,科技发展及其社会后果是人的物质创造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但是这种力量并不必然是人的本质力量。技术要反映人的本质需求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必须受到的制约,伦理应该是科技实践的一个内在维度。换言之,伦理并不是外在于、强加于科学技术的东西,而是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规范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着科技成果的合理运用。惟其如此,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反映人的本质需求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变革社会关系、完善制度安排,保障人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建设和谐世界是发展技术伦理思想的现实途径

  作为辩证唯物论者,马克思、恩格斯在看到技术自主性的同时并未无限夸大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是承认科学技术具有社会属性,把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来理解,并认为科学技术是通过生产的存在和作用显示出来的。马克思曾深刻地揭示,科技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科技的应用,“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正如法兰克福学派分析的那样,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但制造了一种虚假意识,而且制造了一种虚假需求,即人们把受支配的生活当作舒适的生活,把社会压制的需要错当成他们自主的需要,把社会控制误以为是个人的自由。它成了大众的欺骗、公开的谎言以及集体性迷惑的工具,发挥着欺骗的功能,而且技术使人日益变成技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的奴隶,使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了单一的、片面的技术关系,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各种异化的万恶之源,成为巩固现存秩序的手段。因此,从广度上看,社会各阶层都受到科技带来的噩梦缠绕;从深度上看,不仅人的肉体和灵魂成为技术操作的功能,而且人的智慧和感觉都成为对象。

  把科学技术比作双刃剑虽然看似正确,实则似是而非。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来,科学技术并非生来就是天使或者魔鬼,它的巨大社会后果取决于特定的条件和现实的社会制度。换言之,一定的科技形态究竟是生产性的力量还是破坏性的力量,是给人类带来康乐和福利还是带来危害和灾难,这不取决于科技本身而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取决于控制、操纵和使用科技的人。核技术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和平利用的高效能源,但是一旦被用于争夺霸权,就会成为战争的工具。

  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显示了毁灭性的威力,今天仍然有一些国家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了争夺霸权而拼命增加核储备,对人类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样,基因和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倘若被不正当地利用,便会造成极大的伦理困惑和危机。伴随科技活动的全球化进程,科技活动的风险已经上升为一种高风险后果——会对极大量造成普遍性后果的风险,层出不穷的危机(如核危机、生态危机)使得人的生活处于极端的不确定状况。概言之,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不会必然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和平、幸福、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实践作为联系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桥梁和中介,表面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要消除科技异化和人的异化状态,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要使科技进步符合人性要求,抑制人的异化现象,充分实现科技发展的正面价值,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服务,就必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狂热的科技霸权及其利益根源以及形形色色的科学蒙昧主义的实质,就必须建立新型的秩序。“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在政治意义上是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但它在技术变迁意义上也是一种对技术重新赋值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目的是为了彰显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抑制其负面效应,因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要汲取以往那种旧式工业技术路线的深刻教训,通过技术批判或评价消除技术造成的任何异化现象,使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协调发展,保障人的创造力充分涌流,保障人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走马克思所说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绿色之路。

上一篇: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