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的当代发展探讨

2014-04-17 01:03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的当代发展探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马克思对现代技术及其广


  [摘要]马克思对现代技术及其广泛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性洞察,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技术思想,它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系统三者的复杂互动中提出消除科技异化和人的异化,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科技社会化和社会科技化的双向发展趋势,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在中国特色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宏伟构想,将社会文明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界价值关怀融合成有机整体。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技术伦理  科学发展观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科技社会化和社会科技化的双向趋势日益加深,技术伦理的现实语境是近代革命以来一系列日益显现的全球性风险。由于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程中,科技进步在发挥其正面功能的同时,总会引起人类生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改变,总会引发滞后和伦理恐慌问题,因此,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诉求引起科技界、学术界、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由此引发了关于科学技术的伦理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一方面结合我国和世界变化的大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极其丰富的技术伦理思想,另一方面又不断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宏伟战略,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始终巍然屹立。

  一、消除科技异化和人的异化,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技术伦理思想的起点和价值旨趣.

  马克思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对技术伦理方面进行了相当多的理论探索,对现代技术(机器系统)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有着深刻的理性洞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比以前几个世纪还要大得多的生产力,但同时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来说又是一个危险的革命家,它要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自身发展寻找新的广阔空间,迫使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所有社会关系发生革命,从而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严重威胁。恩格斯警告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为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机器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人得到更加合理的、自由的发展,相反,它加强了人的奴役,人越来越表现为物的奴隶,社会中到处充斥着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激情和一切活动都湮没在发财欲之中。科学技术的胜利是以人性沦丧和人的物化为代价的,这就是科技异化,即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出现了有悖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使自然界向着不利于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进,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实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危机的社会现实。而人的异化则在科技异化的背景下愈演愈烈,人本身不再成为科技发展的目的,而科技发展成为人统治人、压迫人的手段。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早就看到科学技术并非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而是蕴含价值追求的社会事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动力量。技术伦理问题产生的前提就是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属性,当科学及其成果成为人类需要的对象和依靠的力量时,它就成为了价值客体,从而表现出价值性。其正面价值表现为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文明价值、制度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尤其在当代,社会科技化和科技社会化的双重趋势日益加深,种种社会因素和价值取向渗入科技领域,影响着科技活动,这表明现代科学技术已不再是纯粹的理性活动,而是与人的需求和社会全面发展更加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理论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对这一观点,邓小平把它发展为: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江泽民进一步把它发展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下个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这一系列论述,重申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向人们极其全面地展示出了当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这就为我们抵制国际性的反科学的思潮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上一篇: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