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探析(2)
2014-04-26 01:06
导读:至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坚持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马建忠认为治国历来以富强为本,而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因此,他提出要改变中国的落
至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坚持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马建忠认为治国历来以富强为本,而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因此,他提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必须努力做到“转贫民为富民”,则“民富而国自强”.王韬也认为“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他们又认为,由于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以农为主的模式受到了来自以工商为重的经济模式的重创,有必要对“民”的含义进行新的诊释,赋以民本思想新的内涵。为此.,他们认为这个“民”应包括工商业者在内,主张富国先要富民,而要民富就必须工商业。
(三)西方的重商思潮是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又一思想渊源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先后展开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冲破了中国的封闭型经济格局。随着西方重商主义思潮的传人,中国重农轻商的传统思想开始了动摇。
最早受到西方重商主义思想影响的是王韬,他提出了商富即国富,因此须“恃商为国本”的观点。王韬认为通商有三点好处:可使具有熟练技术的人自食其力、可给无业者提供
就业机会、可以加强对军队的建设。马建忠则是鼓吹重商主义思想的代表,在他看来通商即对外贸易是一国的“求富之源”。他主张为了在对外贸易中争取顺差,必须实行关税保护政策,指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者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者不利。因此,国家应该限制进口鼓励出口,这样才能在对外贸易中获利,中国的工商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马建忠在王韬的基础上将如何求利、求富落实到了实践,为近代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建构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价值评判
从以上对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的渊源及其主要理论贡献的概述中可以看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经济伦理思想在总体上有着一些值得注意.的新价值。
(一)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德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
早期资产阶级既重义又重利,既尚本(农)又尚末(商),这是对中国古代德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的“尊商、重商、富商、恤商”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亮点,他们把发展工商业的思想贯彻到所分析的各种经济问题上,形成了中国近代较为全面的重商经济伦理思想。
《二)为中国的经济伦理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
薛福成“人人欲济其私”观点的提出,代表着整个近代社会的社会价值导向的转变;马建忠对西方重视保护关税的政策、扶植民族发展的充分肯定,对资本主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