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有机统一;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要求,都深刻体现着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丰富和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高度,进一步提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各项工作的新标准,这是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建领域的运用和创造性发展,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与发展。“三个有利于”侧重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侧重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一)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坚持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指明了党领导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使命,是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产力标准,是xPl,平的一个重要观点。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深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这一具体国情,针对过去单纯以生产关系评判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多次提出和论述了生产力标准。60年代初期,他提出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际上就是生产力标准的形象说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逐渐系统地阐发了生产力标准思想。1978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1987年,他提出评价是否正确的关键:“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到1992年初,邓小平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的标准。任何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政党和政府,都自觉地把生产力标准摆在根本地位。江泽民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在“三个代表”之首,并在党的建设实践中身体力行,是对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和党建学说的新发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这七十二年,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站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历史不断进步。”因而,“在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又进一步加以强调,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我党的历史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站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前列,领导全国人民推动历史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