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一](5)
2014-07-27 01:33
导读:第四种,以上述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为代表。我在《四论》已经提到,这个委员会曾于2001年9月26日发表公报,裁定美国经济的这场
第四种,以上述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为代表。我在《四论》已经提到,这个委员会曾于2001年9月26日发表公报,裁定美国经济的这场“衰退”开始于2001年3月,没有说这场“衰退”何时结束。2002年2月11日,该委员会再次发表公报,以各种经济数字为据重申: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中,还是没有说这场“衰退”何时结束。同年3月11日,该委员会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第三次发表公报,仍然不说“衰退”已经结束,只是说“在将来的某一天,本委员会将决定到达低谷的日期。”这个委员会之所以得罪了奥尼尔部长,原因在此。
第五种,是以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企业家们的观点。2002年2月3日,盖茨在纽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讲话。他说:“我看不出(世界经济)在今年有任何明显回升的迹象。日本肯定不可能回升;美国也不会回升。”
由美国各类巨型公司行政负责人组成的工商金融业委员会,就美国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问题于2002年2月向其成员征求看法,也就是做了一次普查。其结果是:该委员会75%的成员认为美国经济当前仍处于“衰退”中;77%的成员认为这场“衰退”将于今年结束。这个调查结果,与比尔·盖茨的观点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比尔·盖茨从事的是电子计算机软件研制、开发、生产业务,他的观察主要是从高科技公司的不景气出发的,因而对经济前景的严峻形势看得比较重;而这个委员会的组成涵盖了美国几乎所有巨型垄断公司的成员,他们的观察超出了高科技企业,因而对这场“衰退”结束时间的估计比盖茨要乐观一些。
第六种,是以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洛奇为代表。出席了2002年3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史蒂芬·洛奇讲话。他说:“美国经济将要经历长时期的破灭过程。企业界担心美国经济将出现W型的双重下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同年2月在纽约举行的上述世界经济论坛分组讨论会上,各组召集人都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美国这场“衰退”会呈现V字型复苏吗?每个组也都得到了一个同样的回答:不会。在各组会议上最明确的结论是:美国这场“衰退”将呈现W型。戈德曼-萨克斯投资银行负责人主持的小组会上,对这个问题甚至举行了一次投票;其结果仍然是W型。也有人在会上提出另一种看法,即U字型。
第七种,以美国经济学家道格·凯西为代表。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正在走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
美国有些其他的经济学家与他持有相同的观点。
本文将对上述种种观点予以评论。
要指明上述争议各方观点的正误,关键是要回答三个问题,即:
第一个问题:美国是不是发生了最近这场经济危机?
第二个问题:这场危机是否已经结束,或者说这场危机是否已经进入复苏阶段?
第三个问题:这场危机是否还会进一步发展和如何发展?
回答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辩明以奥尼尔部长为代表的一派的观点是否正确。为此,就有必要涉及以下事实:
(1)在美国,2002年是中期选举年;驴(民主党)象(共和党)两党要围绕着联邦国会众议院全体议席、参议院1/3的议席、一些州的州长和州议会的职位展开角逐。而这次选举的结果又与美国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作为一位象党
政治家、执政的象党政府的财政部长,奥尼尔先生拒不承认美国发生了这场经济危机,根本原因在此。
(2)我在《再论》、《三论》、《四论》里,反复列举了大量经济材料说明,美国发生了这场经济危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无可辩驳的。对于那些准确无误的依据,就没有必要再复述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其实,马克思主义阐明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就决定了像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反复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点的经济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例外,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更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