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再反思(1)
2014-08-12 01:07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再反思(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列宁运用革命辩证法,突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取
摘要:列宁运用革命辩证法,突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应当予以充分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未能形成一种模式。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有一种,即苏联模式。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这种模式是过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了苏联亡党亡国的制度根源。冷静剖析“失败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十月革命;革命特点;苏联模式; “失败论”
人类历史在阔步前进,世界风云在激荡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准和方法也随着人们阅历的不同,必然有不同的见解。被我们誉为开创了社会主义新纪元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仅历经了七十多年,就红旗落地,亡党亡制亡国。随着时代的推移,过去曾遭到人们斥责的、摒弃的东西,现在变得可以被理解了(如民主社会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过去遭到人们忽视和淡忘的东西,现在又受到了重视并从中发掘了新的意义(如苏维埃)。十月革命从暴力夺取政权,从掌握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到进行改革,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在此,因学识有限,略陈几点。
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问题
我们曾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难道不应当用社会主义实践来检验一下列宁主义吗?另一方面,我们又得用列宁主义的理论来评析社会主义的实践。旧事重提,长期以来我们一再批判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对十月革命的思想观点,现在也值得反思。一位以故著名学者曾援引列宁在1905年8月《两个策略》中的论述,指出在20世纪初,俄国需要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当时经营农业的人口约占全人口的六分之五,这一点有力地说明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列宁承认了这一点,并批判民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关于俄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说法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梦呓。“除了使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之外,妄想在任何其他地方替工人阶级寻找出路,都是反动的。在俄国这样的国家里,工人阶级与其说是苦于资本主义,不如说是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够”,“要充分地保证资本主义获得最广泛、最自由和最迅速的发展。”当然,列宁认为这样的革命必须要由工人阶级领导,并在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但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样的胜利还丝毫不会把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这一观点,与当时的普列汉诺夫是没有什么分歧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问题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的几个月,列宁就发动领导了十月革命。接着就是把一切大工业收归国有,并马上超出民主革命范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于是遭到了普列汉诺夫等人的坚决反对。他在《在祖国的一年》中说:“我们社会主义者确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那时候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于俄国来说,这是比较遥远的未来的事”。并指责列宁违背了历史规律。笔者认为这是道出了真理,因为他重申了《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列宁在1923年的《论我国革命》一文中针对第二国际和俄国的一些理论家反对在俄国搞社会主义,认为俄国没有这种客观的经济前提,俄国的生产力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水平的这类观点,进行了严厉驳斥。列宁认为他们迂腐到了极点,指出“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与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列宁的这一论述,是值得质疑的。一是与原来列宁《两个策略》中的正确观点相违背;二是驱逐资本家,建立农民政权和苏维埃制度,这已经是搞社会主义了。列宁把对方的逻辑倒过来加以驳斥,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好像是不以经济和文明水平为前提的东西了。而面对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些学究气十足的第二国际和俄国的理论家,也只能理穷词拙,用中国一句谚语来说,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这些“秀才”是迂夫子,而遇到的“兵”,却是带刀的“孔夫子”(能文能武),你能不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