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党的建设(2)
2014-11-19 01:11
导读:高校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校连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群
高校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校连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当前最迫切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渴望上大学的愿望。从我国的现状看,高等教育结构单一,规模偏小,升学竞争相当激烈,人民群众的高层次教育需求远远不能满足。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步伐。高校主要是培养人的,它的“产品”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此为终极目标。为保证“产品”质量,高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和引导,保证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岗位后,能够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宗旨,以自己的言行继续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和重要地位,使党的事业千秋万代,兴旺发达。
高校党组织既是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其发展运行有自身的独特;既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也是“三个代表”思想在高校贯彻落实的载体和关键。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学校的政治领导核心和团结核心,学校的一切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都是通过党委做出的。党委能否当好“三个代表”,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要充分认识党委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是基本要求,否则就不称职,就要贻误学校工作和党的事业。二是注意处理好党政之间、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之间、各自分管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胸怀全局,围绕中心,立足本职,做好工作。三是注意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党与非党之间的关系,努力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集中和统一到建设有特色、有的社会主义大学,为科教兴国出优秀人才和高水平成果上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实践“三个代表”必须遵守规范,把握导向
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现党和国家全局利益的保证,也是做好高校工作的前提。高校的特殊地位和重大使命,要求高校党组织首先必须严格按党规党法办事,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坚决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健全党内生活制度,除坚持“三会一课”、
民主生活会、
民主评议党员、换届选举、党委管理职务人选任前公示制、发展党员公示制等制度外,要结合当前高校实际,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搞好“育人”工作等方面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同时,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逐步建立一套对基层组织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实施,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基层组织的工作,以科学的指标考评来促进基层组织的建设。
其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政治导向主要是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作为领导者,首先要讲政治,明方向,抓大事。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问题上,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以改革促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求稳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在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要用正确的政治观点来指导业务工作,把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当中,为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