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话题(1)(3)

2014-12-26 01:09
导读:鉴于传统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由于无主体状态带来的低效率结果,经济活动人格化似乎是对症开方,这种观点自然要求产权主体的明晰化、私有化。对此,尼

  鉴于传统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由于无主体状态带来的低效率结果,经济活动人格化似乎是对症开方,这种观点自然要求产权主体的明晰化、私有化。对此,尼克的反驳思路是:一方面认可传统社会主义面对商品和货币经济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并对其自然发展加以压制,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揭示私有财产的弊端,即它不可避免要带来社会分化。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简单地用自由主义的方法解决公有制的主体缺乏问题,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因为由此取代传统社会主义弊端的,将是私有财产引起的一系列固有的社会矛盾。
  分歧的焦点在于人性画面的不同。例如对于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利己性与利他性等,如果人们只肯定前者,那么自由主义的观点就是有说服力的,因为在致富动力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人的自然禀性和对外在生活条件的适应这一自然原则。用最少的消耗在有限的环境中赢得生存手段,对人们来说就意味着以最少费用争取最大利润,经济原则由此而形成。由经济原则到买卖原则,再到输赢规则,由此推论出财产私有,似乎一切都已一目了然。然而尼克没有认识到,马克思论证过人的为我性,同时认为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正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从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反对对自我牺牲和利己主义进行纯粹意识形态的解释。因此当尼克认为社会主义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对集体的服从和团结,而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自我负责,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解释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对自由涵义之认识的区别时,便陷入了一种过于简单的意识形态分析。
  这是尼克反驳思路的薄弱环节,也是问题本身的困难之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不仅仅是世界观上的,而是首先表现在对财产占有关系的认识上:与自由主义将私有财产作为人类解放的基础相反,马克思主义将公有财产作为人类解放的基础,然而这是一个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的问题。至少,尼克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认为自由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受挫问题的一种过于简单的回答。 中国大学排名
      二、马克思主义的平等原则意味着什么?
  分配公正与收入平等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特征。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人们对这一点并没有太多的疑虑:在现实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遮蔽了分配公正与收入平等的内在矛盾。分配公正与收入平等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起始于改革运动的兴起;对于变迁后的前东德人来说,它更加受着今昔两种社会形态对比的启发,以及产生于对比中的反思的 影响 。这些反思的主要问题包括:财产公有能不能自然而然地意味着平等,平等能不能自然而然地意味着自由和民主,没有平等的自由是不是真正的自由;资本主义的效率机制与道德危机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何认识按劳分配的公正与差异。
  关于在公共财产与平等、平等与自由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问题 这不仅是变迁后前东德人反思的问题,也是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后其他人同样要反思的问题。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中国文化特质
树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风险观
上一篇:政府公开的原则与例外:论美国信息自由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