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自然资源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从《资(2)

2015-01-11 01:08
导读:如果说,人们只能在既定的自然条件下创造财富,那么,就必须从既定的自然条件出发,而不能随心所欲。因而,劳动还必须遵循自然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如果说,人们只能在既定的自然条件下创造财富,那么,就必须从既定的自然条件出发,而不能随心所欲。因而,劳动还必须遵循自然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其创造财富的目的。自然界的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是相互作用的;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劳动的作用无论如何巨大,都必须在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是有用的。如果盲目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系统的大链条,如果人为地割断了生物圈内部的相互联系,如果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一句话,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必将是严酷无情的,这是无数历史事实和现实证明了的真理。 总之,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产儿,劳动必须借助于自然资源,并且也只能在既定的自然条件下,遵循自然物质运动和客观规律,才能实现物质财富的生产。如果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自然资源也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人类在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都是在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同时也正是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人们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由此产生了自然科学。从这个意义说,自然科学是自然作用于人的产物。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则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因此,我们在强调科学技术及其生产力对人类文明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自然资源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无非是人对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11离开自然物质,科学技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果实、野兽、石头等自然资源,那么人们绝不可能发明石器、摩擦生火、农耕牧畜等萌芽状态的科学技术。即使在当代,如果没有人对自然资源属性的深层的认识,那么,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也是难以产生的。又如,超声波、雷达、飞机、潜艇、导弹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也是在研究动物的基础上,通过仿生手段而得到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当它应用于生产,同生产资料的两个要素相结合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必须通过劳动者,借助于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才能实现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重大作用。作为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劳动对象就是自然资源;即使是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归根到底也只是改变了形态的自然资源。因此,离开了自然资源不可能产生科学技术。再者,科学技术即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只能使人们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不能取代自然资源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它只能改变人对自然的依赖方式,而不能改变人对自然的依赖。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资料多是自然界的现存物,人依赖于天然自然;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人工自然才真正形成,人对自然的依赖方式开始由必然走向自由。即使当代的科技革命,其巨大作用仅仅在于: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扩大劳动对象,日益揭示自然资源的多种使用方式,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等。这一切都只是改变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方式,而不是改变,更不是消除人对自然的依赖。现代科技愈发展,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则愈密切。因而可以说,离开自然界,离开自然资源,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毫无价值。总之,科学技术无论如何进步,永远无法取代自然资源的作用。那种企图摆脱人对自然的依赖,必须干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蠢事来。 自然资源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还在于人类物质文明依赖于自然资源。首先,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就包括自然条件。“土壤肥力越大,气候越好,维持和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久越少,因而……剩余劳动就可以越多”。12又如发现富矿可以在同一劳动量中“表现为更多的金刚石”,煤、石油、天然气等,优等地可以在较少的劳动量中创造高产。可见,自然资源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剩余劳动量的提高。同时,自然资源影响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还表现在它推动生产工具的创造和劳动的分工。人们制造生产工具所必须的材料,归根到底是自然资源提供的。如铜器、铁器来源于金属矿藏,汽车、火车依赖于钢铁和石油资源。同时人们永远不会消除自然对劳动分工的限制。“由于自然太偶见的差异,两个半球上的居民,从此便各自循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13在当代,新加坡凭借马六甲海峡的自然条件发展了旅游业;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诸国发展了石油输出业;而澳大利亚在辽阔的草原上发展了畜牧业。其次,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土地、原料、能源、水以及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已成为直接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综合性问题。地球上五十亿居民每人拥有土地不足一英亩,耕地实际上不可能再扩大,世界到2000年,人均产粮只能保持在400公斤的水平上,而发展中国家粮食已短缺650万吨。原料问题也成为全球性经济问题,据83年世界有关组织统计,90%的工业品和17%的日用消费品仍是矿物原料制成。第三次产业革命仍是建筑在以矿物质能源为主的基础上的(在目前占全部商品能源的91%)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原料和能源产地的斗争也因此愈演愈烈。淡水量本来有限,据估计到2000年,世界每年总需水量将达6000立方公里,长此下去,人类将耗尽所有的河水量。人口的剧增和环境的污染,扰乱了生态平衡,酸雨现象、气温变暖、空气污染,森林减少,土质恶化等现象日趋严重。世人开始惊呼“只有一个地球!”“世界地球日”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