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研究((2)

2015-05-07 01:02
导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又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进一步分清了是非。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在广大基层单位,进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又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进一步分清了是非。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在广大基层单位,进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到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问题决议》,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也标志着历时三年多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束。
  伴随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们很自然地要用实践标准检验社会主义。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形成对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否定。在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基本结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思想获得了大解放,而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具雏形。
  
  (二)1982年中共十二大至1997年中共十五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中探索与创新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创造性地在党章上写了党的思想路线。十二大党章在总纲中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经典文字表述。最后一句,是吸收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成果,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发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因此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纲领,就成为十二大的任务和要求。十二大宣布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重要的大会,它全面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描绘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打下了基础。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987年1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召开,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共十二大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又根据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要求,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全党的日程表上,使我国的体制改革进入了全方位的历史阶段。十三大以团结、民主、改革的巨大成就载入党的史册。然而十三大对改革困难估计不足,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缺乏必要斗争,对党风问题缺乏足够重视,经济改革出现过热现象,形成了十三大后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但实践证明,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步战略目标的任务已基本完成。90年代是达到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与此同时,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的进程正在加快,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组与升级,另外就是到1991年底,三年治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出现了有利于改革的形势。再次就是国内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苏东剧变和“八九风波”后,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所谓“制裁”,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巨大冲击,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对一些重大问题,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经济建设和改革也遇到一系列困难,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关注着改革开放的走向,也有部分人对改革开放的前途产生了担心和疑虑。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邓小平在谈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的谬论。如何判定我们的改革是姓“资”姓“社”,如何将我们的改革深入下去,邓小平仍然是解放思想在先,坚持解放思想,对姓“资”姓“社”的争论进行了回答。并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或衡量我们改革的尺度。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界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上一篇:对中国转型的政治约束条件的经济学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