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研究((4)
2015-05-07 01:02
导读: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主要破除传统发展模式、发展观念和发展方法的问题等。同时也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理念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思想和要求,使党的这一根本执政理念具体化了,有了更加充分的实施载体,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有了更加可靠的实现保障,使党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酝酿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这期间受2003年非典疫情的警示,党中央开始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二是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4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也作了阐述。同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作了深刻阐述,更加全面地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三是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推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四是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形成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不懈的探索,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党的奋斗目标相联系,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我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支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的新概括,是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总结了我国新时期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