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对国家政权的依附性(4)
2015-05-18 02:07
导读:其实,早在1997年金融工业集团发展还是最鼎盛的时候,要求对金融工业集团进行约束的声音就已经出现了。1997年5月12日,叶利钦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联邦
其实,早在1997年金融工业集团发展还是最鼎盛的时候,要求对金融工业集团进行约束的声音就已经出现了。1997年5月12日,叶利钦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联邦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措施》的总统令,要求改变全权委托银行制度。而后,俄罗斯紧急事物委员会又决定从全权委托银行制向执行联邦预算的国库制度过渡。1997年8月28日,俄政府再次提起全权委托银行制度,并且通过了《关于加快向执行联邦预算的国库体制过渡的措施的决议》,要求严格执行收入和预算资金的国库制。为此,俄中央银行宣布,为海关委员会提供帐户服务,撤消其以前在私人商业银行的帐户。这对12家掌管海关委员会资金的银行,特别是波塔宁的奥涅克西姆银行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仅1997年11月从奥涅克西姆银行转往中央银行的海关资金就达3万亿卢布,1997年12月又有1.7万亿卢布转往中央银行。[1]
而且,俄政府也越来越不能容忍金融工业集团对政府的决策指手画脚,切尔诺梅尔金以后的几届总理、第一副总理包括基里延科、丘拜斯、涅姆佐夫、普里马科夫等,都提出要理顺政府与金融工业集团之间的关系。要求对金融工业集团在政治领域中的扩张进行制约。丘拜斯指出:“国家决不应成为企业集团的附庸。”[2]当别列佐夫斯基被解除安全会议副秘书职务的时候,涅姆佐夫称这是政府摆脱寡头资本迈出的重要的一步。[3]
叶利钦也逐渐不能容忍金融工业集团插足政权。在解除了波塔宁的第一副总理职务以后,他又先后解除了别列佐夫斯基的安全会议副秘书和独联体秘书长的职务。而且一再警告说,金融工业集团可以指望与总统和政府合作,但不要幻想凌驾于政权之上。[4]
但是,给金融工业集团以决定性打击,结束俄罗斯寡头的,还是普京总统。执政一开始,普京就表示:要疏远寡头,要同寡头划清界线,保持距离。此后,金融工业集团就一直麻烦不断,其行动也开始完全处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国家的几大强力部门同时向金融工业集团出手干预,俄罗斯总检察院和联邦税警先后向波塔宁、古辛斯基、阿列克佩罗夫、维亚希列夫和伏尔加汽车厂总经理卡丹尼科夫提出诉讼,指控他们有侵吞国家财产和偷漏税等不法行为。
中国大学排名 尤其是桥集团总裁古辛斯基,先是2000年5月其公司被联邦安全局搜查,尔后,2000年6月古辛斯基本人被逮捕。被释放后,2000年7月19日,俄总检察院又冻结了其在俄国内的财产。2000年12月4日俄总检察院又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通缉古辛斯基,12月12日古辛斯基被西班牙警方逮捕,等待与俄方商议引渡。庞大的桥集团也被宣布倒闭破产。
面对国家的强力,金融工业集团一时整肃。加之金融工业集团早已实力锐减,再无力量与政府分庭抗礼,而且,在诸多方面都需要仰仗政府支持,于是纷纷对政府俯首贴耳。经过一年强有力的规范与整顿,今年初,普京宣布,俄罗斯的寡头时代已经结束。寡头政治终于走向了没落。金融工业集团开始了逐渐向常规民族资本转化。
在金融工业集团由兴盛到衰变的过程中,国家政权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政权的作用作为主导性的因素贯穿着金融工业集团发展的全过程。政府的更迭,政策的取向直接牵动着金融工业集团的兴衰变化。是国家政权让金融工业集团兴盛起来,同样,也是国家政权让金融工业集团逐渐走向衰变。金融工业集团对国家政权有着极强的依附性。
注释:[1] 俄罗斯《消息报》1996年1月10日。
[1] 李建民《俄罗斯寡头暨官僚资本主义探源》,《东欧中亚》1997年第5期。
[2] 俄罗斯《今日报》1997年8月7日。
[3] 《欧亚主义研究》1997年年刊第10页。
[4] 俄罗斯《消息报》1996年11月2日。
[1] 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月1日。
[2] 俄罗斯《每日商报》1996年8月16日。
[3] 俄罗斯《每日商报》1996年8月16日。
[4] 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