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对国家政权的依附性
2015-05-18 02:07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试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对国家政权的依附性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提要 政权的作用是俄罗斯集团兴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金融工业
提要 政权的作用是俄罗斯集团兴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金融工业集团一开始就表现为政权的衍生物,并且,也是在政权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壮大起来。资本急剧膨胀以后,金融工业集团又开始了问鼎国家政权,并进而走到了其发展的极盛。但是,时势变易,又还是在政权的排斥与打击下,金融工业集团逐渐走向了衰变,开始了向常规民族资本转化。
关键词 金融工业集团国家政权依附性
金融工业集团曾经在俄罗斯极盛一时,然而,宛如昙花一现,在普京政府强有力的规范整顿下,又很快走向了衰变。金融工业集团对国家政权有着极强的依附性。是国家政权将其催生,也是国家政权促使其壮大发展,最后,同样也是国家政权将其送上了逐渐衰变的道路。国家政权是金融工业集团兴衰变异的决定性力量。
一、政权的衍生物
金融工业集团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平地崛起。然而,溯其源头,其萌生的基础则是苏联晚期形成的官僚权贵阶层。金融工业集团一开始就表现为政权的衍生物,苏联社会晚期的权力与腐败正是其滋生的温床。许多俄罗斯金融工业寡头就是由原苏联的官僚权贵演变而来的。
苏联社会后期,官僚权贵阶层已经孕育成熟、羽翼逐渐丰满。在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官僚权贵阶层以集权的方式支配国有财产的途径十分方便,借口也堂而皇之。官僚权贵阶层作为实施集权制度的主体,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财产的国家所有实际上变为自己支配。高度中央集权体制是官僚权贵阶层得以发展并取得财产支配权的基础。有了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官僚权贵阶层可以利用部门和行业的超常集中程度,甚至代表国家以所有者的面目出现,直接支配所管辖范围的巨大国有财产。同时,由于国家法规不健全,国有财产管理混乱,国家对财产的所有权抽象化。官僚权贵阶层在国家的名义下取得的对国有财产的支配权实际上已逐渐演变为隐性的占有权。在苏联晚期,官僚权贵阶层利用职权竟相暗中积聚个人资本,几乎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到解体前夕,许多官僚权贵已经实际上占有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苏联解体宣告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终结。但是,苏共倒台、联邦国家的解体并没有使原苏联官僚权贵阶层沦为阶下囚和贫困阶层,相反,大部分前苏联官僚权贵成了从社会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质变性转轨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中相当多的人仍是俄罗斯现实社会的主人翁。据俄媒体报道,至1996年,前苏联官员出身的人员比例,在总统周围占75%;政党领袖中占57.1%;地方精英中占82.3%;政府中占74.3%;经济领域中占61%。这些人士中来自原苏联经济部门的官员在政府中占42.3%,在经济领域中占37.7%。[1]
由于国家解体,国有财产的所有者一时空缺,甚至原来抽象意义上的所有者国家也归于消失。而且,前苏联社会制度对官僚权贵阶层的约束也消失了。官僚权贵阶层开始公开地以实实在在的所有者面目自居,把原来对国家财产的隐性占有合法地转化为私人所有。转瞬之间,不少原官僚权贵就变成了拥有千百万财产的俄罗斯富豪和金融工业寡头。以国家解体为契机,官僚权贵阶层迅速地完成了自身阶级角色的置换,由原来的官僚权贵阶层变成了俄罗斯新生的官僚资产阶级。
而接下来的俄罗斯政府,又明确摒弃苏联制度模式。为了加速社会制度转换,确保社会转轨不会“倒退”,新政府把由官僚权贵阶层转化而来的新生资产阶级当作社会的支柱和构筑政权的阶级基础。叶利钦明确提出,要缔造千千万万的所有者。1992年俄罗斯开始的私有化运动实际上就是从上、政治上承认官僚权贵阶层对国家财产的事实私有。在新政府政权和法律的保护下,具有浓厚官僚资产阶级性质的金融工业集团及金融工业寡头很快就顺利生成了。
二、借助政权支持,迅速壮大
政权的支持是集团迅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没有俄罗斯政权的大力扶持,金融工业集团的产生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俄政府扶持金融工业集团的初衷最主要的有两点:首先是考虑。试图培育促进转轨的中坚力量,形成一个与改革利益相关的阶级或群体,推动社会改革,以保证社会制度转换不可逆转的进程。其次,是经济考虑。培育带动经济走出危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组织,使这些组织凭借政府的支持和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把资金投入到发展经济的优先领域,用金融资金保障工业和进步,发挥集团优势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提高出口潜力和竞争力,做适应市场、启动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为此,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条例和立法等手段大力促进金融工业集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