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的渊源与实质——兼论台湾问题的基本(7)
2015-06-10 01:46
导读:至于近一二十年来岛内本土意识的复苏与高涨,作为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政客野心家们不再敢于要挟岛内人民为之充当炮灰,”
至于近一二十年来岛内本土意识的复苏与高涨,作为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政客野心家们不再敢于要挟岛内人民为之充当炮灰,”三年准备、五年反攻“之类,成其所谓功业,就是台湾的一个进步。随着国民党早期迁台势力的日益飘零,在经济发展与政治转型之下,岛内政治本土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站在大陆的立场不妨视之为一种地方自治,亦可聊以自慰,毋须庸人自扰。但是,两岸长期分治,隔阂已深,更兼各种文攻武吓之下,某些台湾民众的”中国心“日趋淡薄,一些人即便明确反对”台独“,更多出于战争恐惧,而非有归附之心和向往之意,于是偏安孤岛的思想日益盛行。这些虽亦在情理之中,从大陆的立场却不可掉以轻心。
但是要有一个慎重的恰如其分的估计。我以为台湾真正存在的问题,与其说是”台独“泛滥,莫如说是这样一种孤立主义的情绪在蔓延。正如美国历史上几度出现的那样,有其客观背景和土壤。处在大陆的角度如果视若不见的话,对此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我为之正名而称作孤立主义,这一良苦用心,恰如某学者的解释:”这就是说,现在大多数台湾人的心理,主要还不是下决心永远从中国分离出去,而是画地为牢,自安自保,不肯被中共统了去。当然,决心台独的人是有的,不过对相当数量的台湾人来说,他们现在唯一明确的意愿是拒绝被中共统一。“实际上,使用孤立主义这一称谓,不仅在学理上更严谨,在政治上也有策略含义,问题是当局者迷,还不知顺此台阶而下。
我们既要认清「台独」的历史渊源和内在实质,做到冷静对待,留有馀地,切不可一触即跳,自乱阵脚;也要有怀柔的胸襟、分而化之的计谋、招安的打算。还要把少数政客的极端言论与广大民众的真实心态区分开来,切忌将孤立主义情绪和偏安思想混同于”台独“大肆批判,却要设身处地体察民情民意,安抚民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试看今日欧盟诸国,语言文化各异,历史上多曾刀兵相见,就是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准也互有差距,政治主张上各有出入,即便如此,仍不可逆转(虽然小有反复)地走上了全面一体化之路。何况大陆与台湾!故而我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相信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的胜利完成,定在不远的将来。但是,有人仍然担心,海峡彼岸不是拒斥”一个中国“吗?话可不能这幺简单理解。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