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1)(3)
2015-07-01 01:21
导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期望以及政治参与愿望早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初期就已萌生,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几经起伏的艰辛历程而始终怀揣于胸。在改革大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期望以及政治参与愿望早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初期就已萌生,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几经起伏的艰辛历程而始终怀揣于胸。在改革大潮兴起之时,私营经济恢复伊始,百业待兴,刚刚回到经济舞台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表现出较强的政治期待和参与意识。这时,他们主要是通过捐资赞助公益事业等方式,登上社会生活的舞台,希望被主流所接纳。同时,他们又小心翼翼地试图接近党政干部、基层公共机构为代表的政治权力,以换取生产经营中的便利,改善自身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社会地位。
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列车驶入了快行道,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财大气粗的私营企业主们已经成为社会上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他们的社会地位已经通过经济实力得到了认可,成功地实现了从经济明星向社会公众人物的过渡。由此更认识到政治权力对已经实现的经济利益的维护,以及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的重要性。进而积极谋求参与政治,要求一定的政治安排。
党的十五大和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打破了私营经济者头上的紧箍咒,摧发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期望值更高、行为更明确、目标更具体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安排的要求。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要求与其经济实力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实力越强,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政治安排的迫切性越高,反之则越淡漠。纵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整体,其政治安排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1.荣誉型的补偿性安排。这种心态特征主要体现在补偿性特质上。即他们要求政治安排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此来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籍此实现全社会对其经济地位的认可及认同,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自身的地位和成就感。其政治安排所注重的主要是“安排”这一事实,并非重视安排的具体形式及角色的轻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功利型的经济性安排。这种政治安排要求的最大特点就是带有极强的经济功利目的。其主要通过政治安排为企业发展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政治安排,接近上层的实权干部,为扩大企业的知名度“镀金”,便于将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更直接地向有关部门反映传递,从而利于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功利型的政治安排要求经济利益驱动明显,较多地体现在发展中的或亟待扩张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身上。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试论确定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几个原则
防务装备市场的竞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