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在女性与国家之间(1)

2015-06-29 01:06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在女性与国家之间(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各种思潮的底色,女性主义概莫能外
[摘要] 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各种思潮的底色,女性主义概莫能外,故两者能在“兴女学”上形成某种或某些契合,构成互构关系,但由于存在假设主体、存在基础和政治诉求诸多差异,贤妻良母主义成为两者发生碰撞的关节点。   [关键词] 女性主义;民族国家;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作为晚清以来各种思潮的底色和主导力量,与晚清传入的在西方方兴未艾但仍居边缘的女性主义不期而遇将呈现怎样的图景?戴锦华认为:“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并置似乎十分逻辑又不无荒诞”。之所以荒诞,在于两者在理论表述系统中形同水火。从女性主义立场来看,民族主义尤其是其典型形态“国家民族主义”,无疑是父权结构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压抑与暴力之源。而从民族主义立场上看,女性主义或是一种女人的无事生非或奢侈之想,或是一种极端危险、极度可疑的鼓噪,或二者兼有。[1]然而,在实践层面上两者却又彼此介入、相互渗透,“女性主义作为妇女运动的一种策略,在实际行动中提供介入民族主义的可能性……妇女实际处境不仅不能脱离民族/国家的语境加以理解,根本上就是民族/国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践层面上的这种奇特的勾连使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常常纠缠在一起,形成既互构、又碰撞的关系。然而,学界对两者的关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于两者的内在张力关注尤少,本文选取女子教育作为切入点,以期对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作出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对本文主题展开新的更为深入而全面理解的可能性。
  
  一、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话语互构
  
  受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召唤,一切现代化运动都不能离开民族主义的保驾护航,否则将难以长久,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亦不例外,它与百年现代化历史相始终,因此,中国女性主义的历史与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息息相关,既互为前提,又相互依赖。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互构的动因
  其一,民族国家话语建构的需要。自晚清戊戌维新运动以来,民族危亡如影随形,无时不压迫着时人特别是男性知识精英的神经,引发其对民族未来的忧虑和思索。虽然女性是民族国家的“她者”,但民族国家在建构“自我”的时候,却需要倚仗这个“她者”。男性知识精英由对民族国家的关注而把焦点集中到女性身上,女性被认为是富国强兵的负担,属于被“唤醒”的普通民众之一部分,由此她们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隐喻”和前瞻性设想的一部分。“我中国之所以养成今日麻木不仁之民族者,实四千年来沉沉黑狱之女界之结果也……唤起国魂,请自女界始!”[3]亚特进一步论证:“国无国民母所生之国民,则国将不国。故欲铸造国民,必先铸造国民母始。”[4]这里的“国民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亲,而是一个“隐喻”,女性在此成为民族国家建构自身的能动机制。
  为了论证女性与国家的关系,先进知识男性一方面将中国的软弱归结于中国的“种气”不强,进而归因于女性身体的软弱(“小脚”),不缠足运动由此发端。另一方面,如梁启超在《论女学》中把中国经济实力弱归结为“二万万女子为食利者”,“国何以强?民富斯国强矣。民何以富?使人人足以自养”,现实却是“女子二万万全属分利,而无一生利者。惟其不能自养,而待养于他人也,故男子以犬马奴隶畜之……”[5]在这里,梁启超不惜通过全盘否定妇女在历史上的贡献(事实上妇女一直参与生产)来强调女学的重要性。无独有偶,马君武翻译的弥勒·泰勒《女权说》中竟出现“家庭者,国之脊骨也,在家庭间如是,在一国中亦何独不是”、“女人遂能与国相直接而有国民之责任焉”等“符合国情”的语句。显然,马君武是出于民族国家的诉求而把个人观点渗透其中。正如王政所言:“女性在当时是被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被有话语权的男性言说,女子既被说成是国家衰弱的原因,又被再表现为民族落后的象征,男性提出妇女问题(妇女是‘问题’),是为了寻找一条救国的途径,妇女是载体/手段,强国是目标。”[6]
上一篇:自由主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