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而只是人类满足需要的一种手段。应把目的本身作为起点。抽掉了手段,目的照样存在,而抽掉了目的本身,手段就不存在。劳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假如人没有需要或需要可以通过别的手段得到满足,劳动就成为多余的。可见,劳动是由需要引起的,只有人的需要才是最本源的东西。人的需要表现为一种最始初的自然必然性。人一生下来,首先是需要吃,需要穿,需要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可见,从劳动出发,也是不合理的。
只有“需要一般”,才是社会主义新理论经济学的始点范畴。这是因为:第一,它是最简单的规定,是最单纯、最少规定性的范畴;第二,它是最一般的范畴,是其他复杂规定共有的最普遍的规定;第三,它是最始初、最本源的范畴。它不以其它经济关系为前提,是最少规定性的范畴,根源于人本身的生理要求。总之,“需要一般”是最简单、最单纯、最一般的始初经济范畴。它应当是社会主义新理论经济学体系的起点,因而“需要一般”是需要价值理论体系的始点范畴。
新的理论体系的整体是一个圆圈或循环。这就是:以需要一般作为起点,从需要出发,必然引出自主需要与生产力的矛盾,因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和致富的根本途径。通过需要价值的再生产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自主需要得以满足,同时创造出新的需要,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
展。从需要出发,又回到需要。这种矛盾运动永无止境。理论的发展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商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我从1981年起就提出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见解,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构成与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构成的区别,在于c (v m)与(c v) m的区别;因而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和资本主义成本范畴在于c与(c v)的区别。这表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生产的特点和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改革的发展,各种新成本论的实践形式使这一观点得到了验证。这种观点一旦确立,势必要引起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变革。因为商品价值构成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形式的基因。这种新的基因,包含在作为自主联合劳动的产品的商品中。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商品是社会主义财富的原素形成。但是,这种商品是具有社会主义社会形式商品,而不仅是一般商品。社会主义商品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
社会主义商品,是商品一般和商品特殊的统一。作为一般劳动过程范畴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形式范畴的商品,是不同社会形式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商品和社会主义商品的共性,都是用于交换的社会化劳动的产品,这是相同的。马克思指出了这种商品一般的性质:“作为商品流通的产品,不论是在什么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不论是在原始共同体的基础上,还是在奴隶生产的基础上,还是在小农民和小市民的生产基础上,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都不会改变自己作为商品的性质;作为商品,它们都要经历交换过程和随之发生的形态变化。”①在这种共性基础上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主义商品是雇佣劳动的产品,社会主义商品是自主劳动的产品,这是两者的特性。
社会主义商品的一般性,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因为社会分工就是不同质的有用劳动体系。社会分工使生产者从事的有用具体劳动及所生产的使用价值成为单方面的,而生产者用于满足需要的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要满足需要,就必须进行交换。用于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因为“分工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②马克思认为,作为一切市场经济的基础的社会分工,是生产力范畴的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③社会分工使一人为大家劳动,而大家为一人劳动。马克思说:“自从分工确立之后,属于某一个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就表现为这个人所能买到的别人的商品,也就表现为这些商品中包含的别人的劳动的量,即物化了的别人的劳动的量。而别人劳动的这个量等于他自己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④这同样是社会主义商品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