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本文概要地阐述了作者多年来致力于马克思经济学创新所取得的思想成果。作者建立了以“自主劳动”、“社本”、“需要价值”这样三个全新范畴为基础的新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以其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价值构成公式为总纲,以自主劳动为基本范畴、社本为基础范畴、需要价值为中心范畴。论证了需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理的新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理论体系创新 自主劳动 社本 需要价值
一、引 言
从1981年起23年来,笔者持续地致力于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这就是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出发,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逻辑和基本原理,来解释实践中的现象,提炼出新的经济范畴并组成体系。现在,笔者将这一崭新的经济理论称为“新马克思经济学”。这一思想体系,主要反映在笔者以下主要著作中:《新成本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需要价值理论》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社本论》②(人民出版社,2000年);《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学界正在努力从事经济理论创新,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作为“富国裕民论”的新马克思经济学,只是一种探索。我的这种探索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在于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所以,新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处于贫困状态,已成为一门僵化的教条化的庸俗
我探索作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主义经济新原理,力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因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性的统一;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当作随实践中的经济关系变动而变动的东西,亦即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不言而喻,在事物及其互相关系不是被看作固定的东西,而是被看作可变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我们不能把它们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它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加以阐明。”②因此,必须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破除以往从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僵死定义出发的研究方法,而从实际出发,对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型经济关系作出理论概括;三、对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必须进行扬弃,即批判地继承,改造旧范畴,创立新范畴。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建立新的经济范畴并组织成科学的体系,为此必须提出新的见解。“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③经济科学同样如此。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新马克思经济学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区别之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实行了彻底变革:由孤立地研究所有制转向研究生产方式。
我把两种研究对象的区别列出下表,以便说明。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形式(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生产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一般(劳动交换关系)生产关系特殊(劳动支配关系)——所有制(社会经济形式的范畴)生产方式生产形式产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に有制私有制特殊的研究对象ど缁嶂饕迨谐【济す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