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劳动成为间接的而不是
直接的社会劳动,必须通过社会中各个具有独立经济职能的经济单位来实现。因而公共自主劳动划分为两个层次:全社会范畴的整体劳动和企业范围的局部劳动,公共需要价值(m)必须相应地划分为n1和n2两个部分。n1表示公共需要价值中的国家需要价值;n2表示公共需要价值中的企业需要价值。个人需要价值v就是n3,它体现个人必要劳动。自主联合劳动应该划分为整体劳动、局部劳动、个人劳动三个层次,统一于社会主义自主联合劳动。可见,社会主义自主联合劳动内部具有一个三层结构问题。因此,需要价值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n= n1 n2 n3。这三部分需要价值,体现自主联合劳动的三个层次。同时,它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的三个层次,即n1体现国家利益,n2体现集体利益,n3体现个人利益。这三方面的利益统一于劳动者自己的利益,即自主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这三方面的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存在内部矛盾,必须兼顾。正确处理这些内部矛盾,从而正确处理价值的n1、n2、n3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社会主义价值构成公式必须再作进一步修正为:W=c (n1 n2 n3)。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通过发展生产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是劳动普遍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消费品是商品。商品生产是为交换价值进行的生产,使用价值不过是价值的载体。没有更多的货币,满足需要只是一句空话。资本家的剩余产品不能满足资本家的需要,无限制地追求资本增殖剩余价值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才能不断满足资本家的需要。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目的必须落实到商品价值的一个特定部分上。我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落实到需要价值上。需要价值正是满足劳动者整体、局部、个人需要的产品的价值实体。这种用于满足自主劳动者的需要的价值部分,我把它称作“需要价值”。需要价值不断增长,国家富裕、企业发展、个人幸福。需要价值日益减少,则国弱民穷。需要价值是自主联合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需要价值表现为企业创造的净产值,其总和也就是国民收入。这部分价值,决定着社会基金、企业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规模,制约整个积累与消费的水平。因此,需要价值正是满足需要的,它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生产、实现尽可能多的需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目的和决定性的动机。为需要价值而进行的生产是无限的,这种无限性是由价值生产的本性,即追求同质异量的货币所决定的。可见,无限追求需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动力源。从而需要价值就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转轴心。总之,需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落实到价值的一个部分上面,从而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市场经济生产形式具体地统一在一个新范畴中。“需要价值规律”就是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
“资金”是一个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它就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价值的价值。“资金”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合,就转化为表现社会主义特点的社会经济形式的范畴,可以叫作“社本”,即社会主义之“本”,也就是公有生产资料。这样,我们又对社会主义商品价值构成公式作最后修正:W = c n = c (n1 n2 n3),即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等于社本价值加需要价值(包括公共需要价值和个人需要价值)。由于“需要价值”是自主联合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所以表现为社会主义的收入,社会主义商品价值又等于社本加收入。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目的,就是追求更多的社会主义的收入。自主联合劳动者运用最小限度的社本生产最大限度的需要价值的无限运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