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1)(3)
2015-09-22 01:43
导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观点上出现的多样化局面,除上述两大 原因外,更多是由战后的现实决定的。二战后,从法西斯专制统治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观点上出现的多样化局面,除上述两大 原因外,更多是由战后的现实决定的。二战后,从法西斯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东欧诸 国,无论其本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还是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均不同于苏联的具体情况 ,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因此,东欧诸国虽然在多方面不得不屈从 于苏联,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上,却不能不带有自己的特点。而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包括共产党人,由于较远地离开了苏共的控制,在思想上有 更多的自由。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探索革命道路、革命策略和战略等问题上势必会不同于 列宁,从而也就更多地带有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色彩。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本人 也一再强调他们的学说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 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48)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观点出现多 样化的局面不仅与各国的社会现实、文化传统有关,而且在理论上也是有依据的。
其实,不仅在西方,即使在中国,毛泽东关于 农村 包围城市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 路以及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在马列的著作中也是找不到的,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 人根据自己的国情正确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的结晶。再如,中 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的哲学体系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表述上 也不同于以往,并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显然这也是正常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 必然。
西方马克思主义(我只是约定俗成地使用这个名词)的出现,尤其是他们在政治和哲学 理论上所作的积极的探索,可以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运用,甚至是必要的 补充和发展。因而不应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异端”甚或是“资 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思潮不加分析地排斥和批判。当然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不 能完全肯定,而是要承认它的出现缘由是不可避免的,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具有的积 极的一面应予以肯定并加以借鉴。同时也应看到其问题也是明显的,它的许多观点和主 张并没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富有成效的检验;它在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批评僵化的社会 主义模式时,虽有一些深刻和锐利的见解,但也因缺乏历史分析而多有偏僻之处;在强 调总体革命、倡导文化批判时,既有全面审视的深邃目光,也有忽视 经济 基础的致命缺 陷。对此,我们在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时,应当认真辨别,谨慎对待,具体地分 析其错误产生的根源,以为借鉴,帮助我们找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规律 性。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前文已述,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有的是 非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对之进行具体分析。我认为,判断某一学者及其观点是否是马克 思主义的主要应从其思想的实质、阶级性等方面进行判断,为此标准主要应当依据三点 :(1)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是否在实践中坚持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而斗争;(3)是否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即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 终的奋斗目标。如果坚持了上述三者,即为马克思主义,否则便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属 于马克思主义的应当肯定,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则必须批判和摈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
毛泽东成功的个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