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1)

2015-11-05 02:23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
[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指导中国长期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关键领域的改革明显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的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化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状况不理想、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也相应增加。
  针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等八个方面的新任务。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具有完整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可以说,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社会和谐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穷肯定不会有和谐。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保持社会长期而稳定的和谐是不可能的。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目前,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的城乡区域发展、过大的贫富差距、相对滞后的社会事业,以及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等,构成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和谐,进而以社会的和谐促进发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
  
  毛泽东一再要求我们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就是说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中国实践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这个进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过程。我们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讲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我们说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点,作出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性创造,形成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发展的逻辑,这就叫“具体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它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即关于社会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两个层次。一个是广义的,即“一般发展观”,如现实的人及社会实践,以生产力、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社会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等。另一个是狭义的,即“社会发展观”,主要是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价值观念,包括关于通过批判、扬弃资本主义和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而实现人类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普世价值目标的科学预见、科学论断,关于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二者相统一的以人为本原则等。简而言之,谈论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我们党把发展作为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直接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说,把价值目标的确定建立在对社会规律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要求人们以对社会规律的科学认知去指导实现价值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扫清了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旧制度的障碍,选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启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并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奠定了根基。邓小平响亮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主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转变,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与转型,为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南。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进一步凸显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并从中国发展的高度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出了时代的新回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时代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概括凝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关于发展问题的一切重要的理论成果,吸收世界发展观理论研究的积极因素,提出和形成科学发展观,将之提升到时代的新境界,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上一篇:政治代表论——兼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