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3)

2015-11-24 01:03
导读: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

  
  二、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内容的重要观点之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从理想层面强调干部群众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因此,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就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而且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国现阶段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又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历史活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决定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1]实践充分证明了有没有共同理想,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以及兴衰成败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邓小平曾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5]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当前,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经过很多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实践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我们不可能对它进行详细的描绘,更不能超越现阶段,作不切实际的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体现了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要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同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同时也要看到,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我们前面的路并不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各样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邱秀华 杨瑾
上一篇:试论民主的价值——以多数人统治和少数人统治 下一篇:从大局高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