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中国文化特质(1)
2015-11-26 01:09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中国文化特质(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 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 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近代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产生的浓厚 社会 基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构成毛泽东建党思想最直接最主要的 理论 渊源,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在毛泽东关于建党 问题 的著述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火花,鲜明地表现出了它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表明,任何一种反映 时代 精神的理论形态都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体。民族性规定了它的基本特征,而世界性则反映着它超越民族界限的普遍意义和共同价值。探究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中国文化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建党思想的 历史 渊源及精神实质。
一
探究毛泽东建党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不能不透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除马列著作之外,毛泽东读得最多的是中国的书。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一生的主要思想土壤。中国古书,从经史子集、诗辞歌赋到稗官小说,毛泽东几乎无所不读。这使毛泽东国学功底深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毛泽东不是为读历史而读历史,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以历史为借鉴,站在历史的巅峰来反观历史,以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批判的态度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因此,毛泽东建党思想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传统文化素养。
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 传统文化观,为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建党理论。那么毛泽东在构建建党思想的过程中,究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 内容 呢?举其要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关于党的最高纲领的思想。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但它也是历史上我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继续和 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的企望,最引人注目的是思想家们对理想社会模式的种种规划。早期道家的社会理想是崇尚远古时代的原始氏族社会。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就描绘了一幅原始氏族社会的图画。受老子的 影响 ,庄子构筑了一个具有原始氏族生活意景的“至德之世”的理想王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等人也都曾设计过他们思想的社会蓝图,最有代表性的是《礼记·礼运》篇中孔子对大同社会的描述。此后,大同思想历经沧桑而不衰,不仅为中国历代思想家所重视,而且成了历次农民起义的一面旗帜。到了近代,大同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构划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天国社会。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不仅在内容上接受了大同思想,而且直接用“大同”一词来命名他关于理想社会蓝图的著作。与前人不同的是康有为强调要在科学发达、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实现社会生活的公共化和社会化。孙中山也把大同作为他的理想,认为按照他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义建国,“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P844)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受到大同思想的影响。1917年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就明确提出“大同者,吾人之鹄也”,并于1919年把他的“新村计划”付诸实践。“新村计划”失败后,毛泽东并未完全抛弃大同思想,他在肯定大同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 分析 中国社会,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手段和途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人民民主专政,从而掌握了通向大同社会的金钥匙。这是毛泽东对传统大同思想的弘扬和升华。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勿庸讳言,毛泽东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别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时,更多地受到了大同思想中空想因素的影响,离开了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去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因而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很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