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
2016-01-03 01:03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一门学科的国际政治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它试
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一门学科的国际政治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它试图把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在与欧美发达国家同行的对比中,加以探讨和批评。第一部分指出了有关研究对象的四种分析途径(
外交学、政治学、历史学和方法论);作者认为,国际政治学是多科学的研究,要借鉴、吸收别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更是一种跨学科的探索,即在新的基础上做出新的综合与归纳,“这是它的优势,是其希望所在”。第二部分侧重方法论问题,尤其比较了现实主义、全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研究角度的异同;作者强调,在中国大陆现有的国际政治研究中,虽然已有“分株杂交”趋势,但“分株”并不明显,杂交也不够多样,三种主要研究角度都没有充分展开。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特色”命题作了一些新的批评与探讨,作者指出,中国这样的大国肯定会有独具特色的国际政治观,但是“特色”不是说出来的,只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谓“水到渠成”)。关于中国大陆国际政治学未来的发展,文章提到几个可能的生长点:一是撰写比较系统完整的国际政治学说史;二是对当代国外经典的更加全面的介绍与评述;三是注重哲学思想的启示和激励;四是进一步开发精细的、专业化的“个案”研究。全文的强调点有二:其一,国际政治学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但对“理论的理论”的讨论可能特别需要;其二,中国大陆定会出现符合国情和自身需要的国际政治理论,但它必须建立在广泛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探索之上。
关键词: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特色论
国际政治理论作为一门学问形成的历史并不长。在西方,如果从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les)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讲座算起,国际政治学还不到80岁,比“寿命”长达数世纪之久的经济学、政治学、
社会学和历史学等“老”学科差远了去;依照某些欧
美学者的评价,它仍是一门“落后的学科”。[1] 在中国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研究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才刚刚出现,不要说同传统的学科(如所谓“文、史、哲”等领域)比较其完整性相差甚远,就是与本世纪初陆续引进的其它西方学问相比也显得单薄。作为一个知识门类,国际政治学的不成熟是理所当然的。[2] 研究对象的探讨,对于中国大陆的国际政治学之发展的必要性显而易见。本文试图梳理一下与这门理论有关的若干问题,侧重点在知识的结构和方法等方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什么?
尽管说起来国际政治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国际政治理论的对象似乎远没有被清楚说明和取得共识。追究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主要看法,它们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但重心的不同却是明显的:
1.“国际政治实质上就是外交斗争”。换句话讲,国际政治研究的目标,是政府的对外方针及其各种战略策略,是各国外交的合纵连横之术。它基于下述认识之上:国际关系实际上是(或者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非国家行为体是次要的和从属性的;因此,不论全球化过程如何发展,也不管所谓“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怎样加深,民族以国家为基本代表的事实不会改变,国家是国际舞台上最重要行为体的事实不变改变,国家利益始终是各国追求的主要目标的事实不会改变,这一切构成了国际政治斗争、从而也是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这当然不止是外交部的官员或政府特别支持的一种见解,它也在学术界和一般老百姓中也有比较广泛的认同基础。在中国,“外事无小事”的说法得到了广泛宣传,国外各种民间组织(NGO)--如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女权组织、新社会运动等--传入的影响有限,国内大众传媒对世界事务的报道主要着眼于国家间关系、尤其是政府间关系,因此,人们很自然把国际政治与外交斗争划上等号。在大学和研究所,讲授或分析“国际政治”时,外交事务占有最大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