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的虚幻共同体理论与“三个代表”(1)(2)
2016-01-12 01:08
导读:二、现实的人与人的共同体 在判断共同体是否具有虚幻性质时,《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把现实的人的利益是否实 现当作基本价值尺度和理论出发点的。如
二、现实的人与人的共同体
在判断共同体是否具有虚幻性质时,《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把现实的人的利益是否实 现当作基本价值尺度和理论出发点的。如果共同体对于现实的人来说是异己的、对立的 、矛盾的,那么这个共同体就是虚幻的。在阶级社会,国家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 与各个人对立,尤其是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国家“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 的桎梏。”[1](P8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同样表述了国家的虚幻性质:“‘现 代国家’是一种虚构”。[1](P313)
说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也许很多人不能接受:国家不是有自己的名字、国旗、国徽 和各类实体结构吗?国家领导人不总是在国际舞台上为他们的国家说话吗?怎么会是虚幻 的呢?国家是否虚幻,与人们对它的设定和它的实际运行有关。如果国家被设定为“全 民国家”或“为人民服务的国家”,但在实际上没有做到,那么,这种设定的国家就是 虚构的;如果国家被设定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现代国家一般这样设定),但实际上没有 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那么,这种设定的国家也就是虚构。这种说法,是站在个人 利益或现实的人的立场做出的判断。当站在国家的立场出发,就会认为国家是永远的实 体,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个人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应当消灭的,而不管这种国家本身是否 合理,因为坚信它永远合理。——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出发点不同,世界观、历史观不同,对共同体的虚幻性的判断就不同。马克思恩格斯 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是现实的人,即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生产的个人。他们认 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 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P67)“社会 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 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 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 表现自己。”[1](P29)人类历史的这个前提虽然很简单很清楚,但是,不坚持唯物主义 历史观是难以发现的。从观念和上层建筑出发,而不从事实出发,就不能发现或不能认 定这个事实。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黑格尔就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出发点相反。他认为,国家是独立的主体,是至高无上的 伦理实体,“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国家比个人更高,它不是保障个人幸福 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马克思曾经信奉黑格尔,把国家看成是精神的体现。在《莱茵 报》时期他曾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批判私人利益,但他很快发现国家和法被降低为私人利 益的工具,转而对黑格尔进行批判,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私有财产决定国 家的思想。“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辨 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3](P250-25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 格斯对社会历史的动力有向下追溯,落脚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中国历史上也有民为 贵、社稷次之,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并没有在实际上贯穿到底。当国 家政权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时,每个国民都应该维护它;但由于忠君思想和国家至上思 想的影响,国家政权应该改变时许多人仍然维护它,象曾国藩、李鸿章对清政府的态度 那样,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人的共同体与共同性不同。共同性寓于个性之中,每个个性上必有共同性,二者是不 可分割的。而共同体和个体可以是两个物质实体。共同体可以不体现个体,个体也可能 实际上游离于共同体之外的。如,公共财产或公共利益往往被某些私人占有,不能归个 人支配或使用,甚至被个别人用来侵犯更多的个人利益。又如,几乎所有的政党都“把 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1](P38)把公共利益设定为自己的利益追求,但是, 实际上不少政党没有起到维护个人利益的作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