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现代语境中的神话:评“马克思颠覆了形(7)
2016-01-14 01:03
导读: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本:人民出版社,1972豹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本:人民出版社,1972豹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仰海峰.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J].哲学研究,2002,(4).
[4]汪民安.后现代性的谱系[A].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9]邓晓芒.思辨的张力[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10]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14]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A].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沃克尔.马克思晚期著作中方法的要素与演进[J].世界哲学,2002,(2).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ZK(〗利奥·施特劳斯.海德格尔式生存主义导言[A].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学术思想评论集):第六集[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ZK)〗
[18]姚定一.理性的殒落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德里达.写作与差异.转引自: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0]马克思恩格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1]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论文出处(作者):
毛泽东公正思想浅论
哲学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