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5)
2016-01-19 01:05
导读:[17] 陈启天:《国家主义的教育要义》。《中华教育界》第十五卷第一期。 [18]陈启天:《中国教育政策》。《中华教育界》第十六卷第三期。 [19]《中华教
[17] 陈启天:《国家主义的教育要义》。《中华教育界》第十五卷第一期。
[18]陈启天:《中国教育政策》。《中华教育界》第十六卷第三期。
[19]《中华教育界》第十五卷,第一、二期。
[20]《国家主义论文集》,第126-128,130,135,155页。
[21](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l99l年版,第27-28页。
[22]李璜:《国民教育与国民道德》。《国家主义的教育》,第77-78页;参见《中华教育界》第十六卷第一期“小学爱国教材专号”。
[23]《国家主义论文集》,第117页。
[24][25]余家菊:《教育上的国家主义与其他三种主义之比较》。《中华教育界》第十五卷第一期。《国家主义论文集》第120-121,140-146,159-160页。
[26]陈启天:《中国教育政策》。《中华教育界》第十六卷第四期。
[27][28]陈启天:《国家主义与教育》。《国家主义论文集》第155-156页。
[29]陈启天:《国家教育政策发端》。《国家主义论文集》第167-168页。
论文出处(作者):
尴尬的先知
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