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哲学(1)(2)

2016-01-20 01:22
导读:富于创造性。我们理解的创造性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填补空白的原创或首创,提出 了新思想、新学说和新理论,开创了新实践、新事业和新局面;二是

  富于创造性。我们理解的创造性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填补空白的原创或首创,提出 了新思想、新学说和新理论,开创了新实践、新事业和新局面;二是修正前人错误观点 ,纠正了前人错误的实践;三是对前人提出的命题、观点加以补充、充分说明、论证和 发挥,补充、丰富和发展前人的观点,把前人的实践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水平;四 是把前人提出的观点和思想放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内重新加以系统的组合和定位,进而 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发挥新的功能,或是由片面的实践走向全面的实践。
  
  这里,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符合人性发展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时”,富于创 造性,是与时俱进的“进”。
  (二)与时俱进的形式
  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理解与时俱进的形式。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具有四种基本形式。
  一是自我清算、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也就是自己清算、批判、超越自己 以前片面、错误和不合时宜的想法、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达到自我完善。这种与时 俱进具有自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境。
  二是研究主题、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的转移。也就是随着时代、历史、实践的发展, 不断调整和改变研究的主题、重点和方法。
  三是通过理论创新形成新的理论形态。也就是一种新的理论对另一种理论的扬弃与飞 跃,进而由一种理论形态发展成为另一种理论形态。譬如由朴素唯物主义到机械唯物主 义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演进与更替,就是唯物主义在历史形态上的与时俱进。正如恩格 斯所说的:随着实践和 科学 的发展,唯物主义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
  四是继承与发展,即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老祖宗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 继承,但要随着时代、历史、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增添新观点、新思想、新学说、 新理论和新思维,发展老祖宗,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如列宁提出的“一国胜利论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再譬如,与计划经济时代强调“听 话、服从、身份、名分、等级,以及义、权、情、靠”等价值体系不同,在市场经济时 代,要与时俱进地强调“民主、诚信、个性、多样、独立、自主、平等、创新、业绩, 以及利、力、理、立”等新的价值体系。
  实践上的与时俱进也具有四种形式。
  一是使实践反映时代精神,达到时代所要求的水平,形成新的实践形态。我国革命时 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矛盾,因而在实践上 的首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使人民翻身解放,夺取政权。然而,在中国 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主要矛盾则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当前我党执政实践的首要任务 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就是追求发展。我国首先 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夺取政权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当时并不具备建成社会 主义的物质基础、国力基础和人的基础。然而,当时我们误以为只要具备了制度的完备 形式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所以比较注重根据“生产关系标准”来选择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践模式。结果没有把重心放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上,而一味在社会主义的制度(生产关 系)形式上做文章,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付出了沉重代价。邓小平在 总结 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建设合格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要 通过发展从而为其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力基础和人的基础,这就是在实践上要大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实际上是从“发展实践”的 角度谈论社会主义存在的合法性的。不仅如此,在革命时期,革命的实践方式主要是开 展急风骤雨式、歼灭战式的群众运动,而在建设时期,主要是通过循序渐进且深入细致 的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式推进发展。
上一篇: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