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执政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刍议(1)

2016-01-24 01:00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执政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刍议(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 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和框
【摘要】 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和框架。作为国家社会资本重要的一部分,非制度性权威对执政党和政府来说至关重要。文章指出非制度性权威是执政党和政府的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本,从结构、功能的角度以及执政党执政的基础等方面分析了其重要意义。文章认为,非制度性权威是执政党的基础和一个有效政府的前提,增强和培植非制度性权威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键词】 非制度性权威 执政党和政府 社会资本 政治文明社会资本理论是一个年轻理论,引入我国并应用于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和框架,社会资本理论的丰富内容和强大的解释功能使其倍受学术界的关注。但研究多关注社会资本对于个人和组织(特别是营利性组织)的作用,而实际上在社会资本理论体系中,其主体可以是个人、组织和社区,也可以是国家和其它社会实体。社会资本对执政党和政府更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其中非制度性权威——由人们自发授予、可使人们信从的一种感召力和影响力,体现为执政党和政府不使用行政权力的条件下开展联系、团结、引导群众的能力——是其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和法理权威的树立是无可厚非的,而培植非制度性权威是完善执政方式、转变领导方式的需要,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现阶段增强执政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迫在眉睫。一、非制度性权威: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执政党和政府首先要处理好的关系是其与社会和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利益冲突在人民群众内部无法通过自身机制予以解决时,执政党和政府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至关重要。同时政府的一整套功能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要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的动态平衡和发展。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制度建设尚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但各种政治、经济体制存在许多漏洞和弊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调控社会的能力在下降。伴随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执政党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面临发生重要变革的压力。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统治型转变为现代的服务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阶段一种新的经济社会体系正在形成,它对整个社会的作用不断增强,其自主性要求也与日俱增。而经济社会的自主性与政府自主性之间的融洽关系还没有形成。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性权威(权力)对促进形成融洽关系显得不够,而具有社会性的非制度性权威在这里起着填充作用。政府要实现其功能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从功能的意义上而言,政府又属于社会的一个独特的部分或领域。多元论的社会观认为社会的主权是有限的,所以政府相对于其它组织和集体的自主性越大,在经验上越成问题[1]。中国现代化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除了制度性权威外,政府需要通过非制度性权威来灌输其意志、实现其功能。然而,政府受到来自社会的持久的压力,这又会削弱政府的权威,降低政府在这方面的功能。因此,执政党和政府与社会之间需要一种既能实现社会的利益表达又能完成其意志传输的沟通和润滑机制,可消除或减少执政党和政府与社会、群众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紧张关系,使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机制就是以非制度性权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资本。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道德力量是其能够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宗旨和行为使其有着充分的道德基础,也享有广泛的非制度性权威。但近些年来,日益严重的官员腐败事件大大破坏了党的道德形象,也削弱了党的非制度性权威,降低了党和政府的社会资本,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政治合法性是民众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古代政权侧重于通过“强力控制”来维持政权的合法性。社会发展到现代的公民社会、市民社会,人们旧有的政治观念已经更新,政权的维持再依靠“强力控制”是不行的,政府必须改变其维持合法性的手段,获得人民所认同的“实质正义”的支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具有社会性的非制度性权威。转型期,党和政府在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曾经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危机日益明显,体现在人们对于权威的认同程度不断下降;党和政府及领导人的威望大不如以前;对抗政府法令的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位;中央政府一些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无法顺利施行;更普遍存在一种逆返现象,凡是来自上边的意图、决定,都会引起一种出自本能的反感和自发的抵制[2]。一句话,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在下降。党和政府非制度性权威的下降无疑会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损。十六大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损的话,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为阻止形势的恶化,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党一直在加强和推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我党提出的“德治”实际上也是推行和增强非制度性权威的一个方面。按照费孝通教授的理解,也就是推行一种教化权力,“教化过程是……去陶炼出合于一定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这一方面是为了社会,一方面是为了教化者,而并不是统治关系。”[3]传统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基本上以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礼”来治家、治国、治政、治社会。但非制度性权威的治理不是礼治,因为礼治只能产生并适应于乡土社会,乡土中国,礼只是一种依靠传统风俗习惯来维持的社会规范。显然这在现代匿名社会——高度异质性、高流动性、讲求个人利益与效率、主张理性行动的社会——是行不通的。二、非制度性权威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意义国家的社会资本体现为使政府可以通过非正式制度或非命令式途径实现国家某种目的或既定利益的伦理规范、价值信念、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精神风貌等。时下为了抗击“非典”国家下达了许多命令和指示。同时许多医务人员不惜生命危险志愿加入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许多歌星演员勇敢地上医院义演,许多组织和个人也志愿宣传预防“非典”的知识甚至捐款捐物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热情。这表明执政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还是比较大的,而不是如人们所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正是由于这方面社会资本的存在,社会上对“非典”还没有形成巨大的恐慌和骚乱,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并正常进行。非制度性权威产生的义务是社会性的,而不是法律性义务,尽管不带有强制性,但人们往往更加乐意去履行。在党和政府与群众的互动中,某些行动往往更具有社会性——即更依赖于关系和尊重——而较少受正式权威结构的指导。增强执政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的直接结果是国家的利益与权威得到维护,正式制度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执政党和政府的非制度性权威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国家的政治领域总是以权威的存在为前提的,政治权威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目前我国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政治文明首先就表现为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4]。非制度性权威与正式制度产生的权威是相对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它具有强制力,对个体产生的是一种外在约束。非制度性权威主要产生于党员和干部的思想、人格力量和工作作风,对群众形成的是一种内在约束。非制度性权威在广大工作在基层的干部(特别是街道和村乡干部)身上体现得较为充分。他们的非制度性权威实际上比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产生的权威对人们行为具有更大范围的约束能力。正式制度的功能在于对人们行为的维系、支撑和补救,尽管我国的各项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中,但制度性权威的实际有效范围却在缩小,体现在二十年来我国的犯罪率和破坏程度比二十年前要高得多。同时,我国目前的非制度性权威较二十年前下降很大。六七十年代之所以出现了“夜不闭户”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那时候党和政府有着极大的非制度性权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除了人民利益外丝毫没有个人私利,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宗旨和行为使其享有充分而广泛的非制度性权威。在正式制度调控越来越大的人们生活范围的同时,我国非制度性权威对人们的实际影响在不断下降。转型期,法人行动主体的普遍出现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而维持新型社会结构中社会秩序所必需的规范又尚末形成,于是非制度性权威的相对短缺状态便出现了。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