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危机(1)(2)

2016-02-26 01:23
导读:当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一面被新生活诱惑,一面又被旧心态所禁忌,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

当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一面被新生活诱惑,一面又被旧心态所禁忌,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面:
第一,道德评价失范。一般情况下,人们根据内心的伦理心境毫不费力地作出符合多数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道德准则的价值判断。而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在利益多元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心态终于恶变为无价值判断和无道德批判的多元、极端功利和无条件地承认既定的道德混乱。人们受到双重标准或多元标准的影响,似乎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以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情境,使得当今道德评价变得模棱两可。在道德评价上,人们不再相信有一个适合于一切人的恒定的标准,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甚至非道德主义也在一定范围开始抬头和泛滥,社会越轨和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表现得相当突出。
第二、道德“滑坡”现象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文化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商品、广告、代理人和机构陆续进入中国,日益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滑坡论”这一现象。从个人消费伦理的角度来看,个人消费观念正逐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来说,讲求实惠、追求生活质量、愿意为未来发展投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观念的逐步确立;然而相当一部分人由于过分关注金钱和物质利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情冷漠、利益至上,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花天酒地、挥霍无度,而当社会其他成员需要帮助时,他们的表现却相当冷酷;另有一些人收入水平并不高,但是在消费上的盲目攀比心理却很高,结果导致家庭生活的收支失衡;还有少数人自己消费起来潇洒自如,但对待老人却苛刻吝啬,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滑坡”现象。 三、价值危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赶超型的现代化,由此使工业化成为中国现代化运动在目前阶段的首要任务。虽然发达国家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参照,有助于我们避免很多现代化的陷阱和痛楚。但是,工业化必然招致技术理性的生成和流行。因此,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与全球性价值理性迷误的“相遇”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状。同时,中国社会转型有自身的发展逻辑,也存在着实质上就是价值理性缺失的“中国式问题”。它主要表现为:
其一,权力迷信。众所周知,自然经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在自然经济社会中,个人是自己赖以存在的社会共同体的附属物或部分肢体,共同体则是个人肉体的延伸。”(7)正是凭借强制或半强制的“人的依赖关系”,自然经济维持着闭合的平衡。中国封建宗法的王权主义借助自然经济的肥沃土壤,营造着“自然经济———封建王权———专制主义”三位一体的超稳态平衡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封建王权根深蒂固,威力无比,由此整个社会便滋生出崇拜权力、以权力为本位的心理情结。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消极文化传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与遏制。然而,一度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变相助长着人对人的依赖,使崇拜权力的劣根性难以被彻底地肃清,至今仍阴魂不散,释放着腐蚀性的现实冲击波。当前,社会生活某些时候存在的任人唯亲、跑官要官、权力寻租等不良现象,正是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权力迷信的典型表现。它们就是自然经济的“人的依赖关系”在今天的转化形式。权力本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而形成的人类公共生活领域的一套规则系统,权力具有公共性。然而在权力迷信中,作为公共领域规则的权力被降低为私人的“宠物”;而且,表面上权力为人所用,实质上权力则为目的,人成了权力的附庸,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显然,不仅权力受动者而且权力施动者,也毫无价值追求可言,无一例外地都陷于价值理性失却的泥沼中。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邢瑞娟 张文生
上一篇: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