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完美结合

2016-02-24 01:20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完美结合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在维护财产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将资本的租
摘要:

  在维护财产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将资本的租金变为国家的税收——本质上属于资本的社会化连续租赁方式,从而实现资本或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操作上,首先股份公司应作为企业的法定存在形式。在此基础上,以公司股份的市价总值为税基,按全社会统一的税率进行征税。税率具有客观性。

  关键词:公有制,私有制,资本,效率,公平,垄断


--------------------------------------------------------------------------------

  每个人得到的应该等于他所创造的。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个人利益只能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不能凭借垄断甚至特权而坐享其成。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认同他人利益,才会体现出真诚与友爱,才会全身心地从事于社会的进步事业。从而使社会体现出和谐,使经济体现出效率。公平与效率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不应该是某些人纷乱虚妄的主观情绪。经济效率也不应该与生产效率相混淆。在合理的制度与操作机制下,公平与效率应该具有量化的客观标准。

  官僚特权所造成的不公平远过于资本垄断。这是对金钱利益直接的强占豪取,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本转换过程的掩饰,当然更不以社会财富的创造为前提。不仅如此,特权的存在会引发人们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中国还有个专用名词叫“挂靠”。出现为谋取或维护特权利益而行贿受贿、损公肥私等丑恶现象。这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无为浪费,更严重的恶果是人性的扭曲与社会公德的沦丧。

  社会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的边际收益,绝非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让某种投资的规模达到追加的单位投入与由此增加的产出相等,则此时的边际收益率必然为零。那么与其如此,不如将部分资源转投到边际收益率更高,更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项目上。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而资本创新的空间却相对是无限的。就劳动创造而言,资本的边际收益率越高,说明资源的使用效率越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私人对资本的所有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资源从低边际收益率向高边际收益率流动。当某些人的利益来源,逐渐从资本创新演变为资本垄断,他们也就逐渐从开明的创新者蜕化为保守的垄断者。垄断者掌握了资金,也就掌握了资源。既得的垄断地位,决定他们的资源投向,更具改良性而非革命性。正因为如此,那些对现存资本具有毁灭作用的高新技术,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大多不能得到及时的实施。

  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以至环境恶化,市场价格的非确定性以至经济不定期的膨胀与崩溃,等等诸多无效率现象,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公平的资本私人所有制。

  私有制社会的不公平,决不在于私人能够占有那些纯粹是自己劳动创造的,或以此等价交换的他人劳动创造的产品。创造归创造者所有,天经地义。这是道德与正义的准绳,法律与秩序的基础。是保证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存续的最基本的原则。个人财产无论多少,无论是消费性的或是生产性的,只要不是用作剥削他人利益的资本,就神圣而不可侵犯!然而遗憾的是,这种设想过于天真了。

  经济史实表明,私人资本的数额差别,自身具有正反馈作用,可以不断加大这一差别。在私有制社会里,贫富的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公有制理念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其实,共产主义者之所以憎恶私有制而主张公有制,正是因为那些在现有科学水平下社会还无法扩大供给——甚至根本不可能扩大供给的耐久性经济要素——它们或者是有形的自然资源,或者是无形的技术知识,以及在自然资源与技术知识基础上,衍生积存的各种生产手段等,却被某些私人所垄断,使之成为自己借以不断剥削社会其他成员的资本。由此而造成社会竞争条件的不平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利,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利”——《共产党宣言》
上一篇:论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