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毛泽东的革命型现代化模式及其局限性(1)(3)

2016-03-07 01:03
导读:(二)建国后至“文革”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思想直观化理解,这是毛泽东革命型现代化模式的定型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疾

  
  (二)建国后至“文革”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思想直观化理解,这是毛泽东革命型现代化模式的定型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疾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已基本结束,已不再是社会的中心课题。相反,社会的中心课题是尽快恢复战争创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然而,中国革命有着太大的惯性,以至于在革命结束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毛泽东等主要领导成员始终为革命思维所左右,这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严重的直观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过分推崇重工业,重视计划,盲目赶超,片面强调主观意志和迷信群众运动等方面,这实际上是用革命的方式来推进现代化,是一种“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其具体内容如下:
  1.尽快尽早地建立起先进的生产关系,误以为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就可以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起来。早在1953年,毛泽东即指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社会主义改造一完成,毛泽东即着手提高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试图建立一套全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把它当成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首要前提。为此,毛泽东把改造时期所形成的互助组、低级社及高级社等发展为人民公社,并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与此同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也追求只注重数量与速度的“多与快”,搞“大跃进”。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必要的,是社会现代化正常进行的制度保证。但过分追求所有制的“大而公”,过分地不顾现实地跨越历史发展阶段,并要求经济建设也要通过“跃进”的方式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思想的直观化理解,即将其社会发展思想的某些特征也理解成为社会现代化的思想。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求强意识下的工业化战略。尽管毛泽东在这一时期主要通过改造生产关系来促进现代化发展,但他始终未曾放弃过对工业化的追求。由于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探索主要面向实践,要接受实践检验,因而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工业化战略有着新的不同的特点。其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明确指出:“重工业是我们建设的重点。”[10]“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11]其二,盲目的赶超性。这一盲目赶超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准备打“世界大战”的加速驱动。1955年底,毛泽东指出:“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机,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号召全党反对保守主义,不要按常规走路。”[12]其三,高度的计划性。这一方面表现在现代化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上,如五年计划,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等;另一方面,计划性还表现在微观的生产和流通领域,如产品价格由国家确定,生产多少和怎样分配由国家统筹规划。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王浩斌 王飞南
国家公务员所需加强的现代意识
关于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思考
上一篇:“上访”问题根源于司法腐败(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