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革命型现代化模式及其局限性(1)
2016-03-07 01:03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论毛泽东的革命型现代化模式及其局限性(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 要]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革命型现代化模式;这是有效解决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前提、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领导权威、化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最佳实现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革命方式驱动社会现代化的革命型现代化模式不断暴露其局限性,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与桎梏,并最终为新的现代化模式所取代。 [关键词] 毛泽东;革命型现代化模式;基本内涵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一种以革命的思维、革命的方式、以革命作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模式——革命型现代化模式。这是有效解决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前提、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领导权威、化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最佳实现途径,具有历史生成的必然性。但革命本身并非目的,也不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革命方式驱动社会现代化的革命型现代化模式不断暴露其局限性,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与桎梏,并最终为新的现代化模式所取代,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当前,理性地分析毛泽东革命型现代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局限性,这无论是对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还是为当前的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等,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毛泽东革命型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由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及社会的主要矛盾等共同决定的。
中国早期社会现代化是沿着器物—制度—文化价值层面不断展开而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依次推行自强—改良—革命的救国方案,付出代价逐渐增大的过程。作为代价最小的器物层次现代化——洋务自强运动,它的失败,其“过错并不在于中国早期工业化本身的失误,而在于清廷官僚政治的腐败和消极防御战略的极端保守性。”[1]代价稍大的旨在维护旧有封建统治秩序的戊戌维新运动,它的失败则表明了清朝的衰败化(半封建化)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以至于任何细枝末节的修补式变革都将无济于事。这样,能有效地抑制内部衰败化和半边缘化(半殖民地化)即摆脱国家重建危机和民族危机,只有付出高昂代价的革命一途了。正如罗荣渠所言,“由于内部危机不是愈来愈弱,而是愈来愈深,因此对理论与手段的选择也愈来愈激进。这样,内部衰败化与边缘化的升级也导致革命化的升级。”[2]116由此可知,革命是有效抵抗衰败化和半边缘化并将中国引向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革命抑制了衰败化和半边缘化以后,中国现代化才有可能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如果说革命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那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则直接促成了毛泽东革命型现代化模式的形成。终毛泽东一代,正好处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社会革命是时代提出的中心课题。毛泽东早就指出,“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那种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3]在准确把握社会中心任务的基础上,毛泽东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主张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4]534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毛泽东革命型现代化模式不断在实践中生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