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政治正义思想探析——城邦衰败的原因与(4)
2016-04-04 01:02
导读:只有好学者(哲学家)不仅能经验荣誉上的快乐,也能经验金钱与知识.上的快乐。故此,就经验快乐而言,好学者(哲学家)乃是最快乐和最幸福的人。 再次
只有好学者(哲学家)不仅能经验“荣誉”上的快乐,也能经验“金钱”与“知识.”上的快乐。故此,就“经验”快乐而言,好学者(哲学家)乃是最快乐和最幸福的人。
再次,柏拉图指出,好利者追逐的是感官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形似的快乐,并非真正的、纯洁的快乐;只有追求知识的快乐才是纯净的、实在的快乐。因为,一方面,快乐和痛苦是截然对立的,真正的快乐即快乐的自身,绝不能是痛苦;真正的痛苦即是痛苦自身,决不是快乐。但感官上的快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另一方面,饥渴是“身体常态的一种空缺”,无知和无智是“心灵常态的一种空缺”…㈣w’。前者以饮食充实其空缺,后者以知识充实其空缺。“用以充实的东西愈是实在,则充实的实在性愈大”…‘邮’,“所感受的快乐也就愈真实”…㈣’。知识和心灵都是关系永恒不变的东西(理念),它们的实在性大,因此“用以充实和受到充实”的实在性也大,它们所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实在的快乐。真快乐离真知识最近,假快乐离真知识最远;离真知识最近的离法律和秩序最近,离真知识愈远的离法律和秩序亦愈远。因此,离真快乐最近的是哲学家,离真快乐最远的是专制僭主。
(二)对“不正义对于一个行为完全不正义却有正义之名的人是有利的”的再分析
既然正义的人获得的快乐要比不正义的人强,那么,是否一个行为完全不正义却有正义之名的人也会获得与真正正义同样的快乐呢?柏拉图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塑造一个人心灵的塑像的方法来使问题变得清晰起来。首先,我们设想一只复杂的多头怪兽,它既有狂野之兽的头,也有温驯之兽的头,并且头还可以随意变换随意长出来。然后再塑造一个狮的形象和一个人的形象,并把第一个塑像(即多头怪兽)造得最大,后一个像造得第二大,最后把三像合一,就如长在某种怪兽身上一样。然后给这个联合体以一人形的外壳,让别人的眼睛看不到里面的东西,似乎这纯粹是一个人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柏拉图指出,提出“行事不正义对行事者有利,行事正义对行事者不利”这一主张的人等于在说:“放纵和加强多头怪兽和狮精以及一切狮性,却让人忍饥受渴,直到人变得十分虚弱,以致那两个可以对人为所欲为而无须顾忌,这样对人是有利的。”…‘嘲’反之,主张正义有利说的人主张:“我们的一切行动言论应当是为了让我们内部的人性能够完全主宰整个的人,管好那个多头的怪兽,像一个农夫栽培浇灌驯化的禾苗而铲锄野草一样。他还要把狮性变成自己的盟友,一视同仁地照顾好大家的利益,使各个成分之间和睦相处,从而促进它们生长。”…‘眦’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前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后者的主张则是正确的。
柏拉图认为,希腊各城邦之所以日渐衰败,就是因为他们把诸如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欠债照还”或者“以善报友,以恶报敌”这样似是而非的概念当作正义的真正内涵,甚至于还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完全置弱者之利益于不顾,把法律说成是强者对付弱者的手段,守法是弱者不得已而为之。
在这样一种正义观指导下,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是必然的,遇事是非不分,为了一己之私利就可以堂而皇之置城邦公益于不顾。他认为,拯救城邦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要使人们分清是非,弄清楚什么才是正义的真正内涵。正义既不是“有话实说,欠债照还”或者“以善报友,以恶报敌”,也不是“强者的利益”,它本质上是城邦或人的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各安其位,各尽其职”。人们要认识到真正的快乐、幸福属于真正正义的城邦和个人。作为城邦的统治者绝不能仅仅顾及自己的利益,而应该以维护和实现城邦的公共利益为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他必须善于协调并整合城邦各个阶层的利益需求,使他们各尽其责、和谐相处。作为城邦组成一分子的个人则必须在真正的正义“理念”的指导下,修正自己的行为,做自己应做的事而不逾轨,并使个人心灵的各个部分在智慧的统领之下,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如此,一个幸福、和谐的城邦必能由理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