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2)

2016-04-07 01:07
导读:因而人与他周围的世界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设定的关系,亦即对象性的关系。人是以他之外的对象的现实存在为前提的,而周围的对象之所以是他的对象,
因而人与他周围的世界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设定的关系,亦即对象性的关系。人是以他之外的对象的现实存在为前提的,而周围的对象之所以是他的对象,则是以作为对象的人的存在以及人被赋予了对象性本质为条件的。因此,人周围的这个现实的感性世界既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也不是纯粹的人的观念的外化,它是现实的人一方面根据外部世界的物质条件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又按照人自己的需要、目的、本质力量,通过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一个属人的对象性世界。对作为对象性地实践创造着的对象存在物来说,对象的人和人的对象是相关性地统一起来的。这种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物的和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的相关性,既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抽象的客体理论,又科学地确立了“感性世界”这一客体的理论。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主体和客体作出科学规定的基础上,立足于科学实践观,一方面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传统,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否定主体能动性的缺点;另一方面汲取了西方传统主体性学说合理性的内容,又大力批判了这种学说的唯心主义基础,从而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成就了唯物主义主体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对主体性原则作科学的揭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显然,这里马克思批评旧唯物主义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外在于主体人、与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观对象,只是把人看成是直观者,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懂得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和意义,亦即不懂得主体的能动性,因而“直观性”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提纲》第九条中直截了当地称旧唯物主义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并深刻地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与旧唯物主义上述缺点相反,唯心主义却片面、抽象地夸大了主体的能动性。唯心主义把精神和思维的东西看成是主体,并认为这种主体是万能的,外部世界只是人的思维或某种精神主体的产物或表现形式:这样,在唯心主义那里,主体的能动性被夸大为脱离物质、脱离现实的造物主的能动性,是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而不是人从事的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所以,唯心主义实际上把主体的能动性归结为意识的能动性、精神的能动性。这是对主体能动性的片面、抽象的发展。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批评唯心主义说“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从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评不难看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如上所述,马克思批评旧唯物主义仅仅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看成是直观的对象,仅仅把人看成是直观者,不懂得实践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不懂得主体的能动性,所以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批评唯心主义虽然重视主体的能动性,但却把主体的能动性归结为意识的能动性、精神的能动性,因而片面、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性。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实际上告诉我们,他要建立的哲学是一种既要克服旧唯物主义的缺点,义要克服唯心主义片面性、抽象性的新哲学。要克服唯心主义在主体性问题上的片面性、抽象性,就要从主体人从事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方面去理解主体的能动性,这样才能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重视和强调主体的能动性;要克服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就不仅仅要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性,不仅仅要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人们认识的对象、直观的对象,不仅仅把人看成是直观者,还应该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人们实践的对象、实践改造过的结果和实践的过程,把人看成是能动的实践存在物,强调人们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去认和把握客观世界。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从主体人的物质实践出发去理解、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这是一条不同于仅仅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世界、人和认识的旧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也不同于从精神的主体活动出发去理解世界、人和认识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而是一条崭新的唯物主义路线,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扬弃。由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高扬主体人的实践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确立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实践原则,即主体人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把握和改造客体的原则。其宗旨是要在断发展的主体人的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正确和合理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达到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问的物质变换,使自然界真正成为“人类学的自然界”,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解放,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基础上所确立的主体性原则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l、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重心转移。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不再像许多旧哲学那样主要以包罗万象的宇宙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指出,我们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以及它与人的感性世界的区别,承认它对人、对属人的对象世界的本体论意义,但是对那个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探讨已不是我们研究的重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所思考、所研究的重心,是与主体人息息相关的感性世界,所要揭示的是这个感性世界生成、发展的现实本质及现实基础,以及认识和把握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对人所生活的感性世界的生成和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以属人的感性世界以及主体人的实践活动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在哲学研究对象上的贯彻和体现,其结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研究对象实现了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变革。

上一篇:谈以传统文化救治现代病症——当代中国政治哲 下一篇: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